香港文汇报”十五五“规划前瞻专访: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研究员、社会学

如波谈世界 2025-10-21 10:35:36

香港文汇报”十五五“规划前瞻专访: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研究员、社会学理论与方法研究中心教授王水雄。

对于中央对民众建言的吸纳,王水雄也提出,中央并非“照单全收”,而是会结合国家发展全局、资源禀赋、实施条件等因素,进行综合分析与取舍,部分建议可能因现实条件限制暂时无法落地,“但这并不影响网络问计的价值——它本身就是一场全民参与的『国家发展大讨论』,既能激发民众对国家未来的思考与关切,也让决策过程更具透明度、宣传性与公信力。”

 

对于网络问计于民是否正在成为一种制度化的新常态,王水雄指出,“十四五”规划编制过程中,大规模运用网络平台开展问计于民,堪称中国民主实践的一次重要创新与突破。相较于传统模式,网络问计打破了地域、身份、时间的限制,让普通民众无需借助中间环节,就能直接将对教育、医疗、养老等切身利益问题的思考,传递至决策层面。这种做法本质上是中国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生动体现——它不再局限于少数人的建言和专业局限,而是覆盖社会生活方方面面,让亿万民众的真实诉求成为规划编制的“源头活水”,真正实现了“民主不是装饰品,而是用来解决人民需要解决的问题的”。

 

海量民意高效收集 AI捕捉“真知灼见”

 

回溯过往,网络问计未能大规模普及,核心是受制于技术发展水平。在互联网普及率较低、数据处理能力有限的阶段,海量民意难以高效收集,更无法精准筛选出有价值的建议,导致「广纳民意」与「精准用策」之间存在断层。

 

王水雄提出,如今,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成熟,数据抓取、分类分析、热点提炼的效率大幅提升,既能快速识别民众反映集中的共性问题,如就业、住房等,也能精准捕捉那些兼具创新性与可行性的“真知灼见”,让分散的民间智慧转化为可参考、可落地的决策素材,为网络问计的规模化推进扫清了技术障碍。

 

不断完善民主机制 让决策过程更透明

 

从现实价值来看,网络问计于民对国家发展具有多重积极意义。王水雄认为,在改革进入深水区、社会运行越来越复杂、利益越来越多样化的当今时代,它不仅为社会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了民意支撑——让政策制定更贴合基层实际,减少「拍脑袋决策」;更成为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助力,通过汇聚不同群体的诉求,让发展成果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同时,这种模式也在不断完善中国民主的运行机制,让「民主选举、民主协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全链条更接地气。

 民众参与意识增强 或成制度化新常态

 

展望未来,网络问计于民大概会成为中国民主实践的「制度化新常态」。王水雄总结指出,一方面,技术的持续迭代将进一步降低民意收集与分析的成本,让这一模式的可行性不断提升;另一方面,随着民众参与意识的增强,「主动为国家发展建言献策」将成为更多人的自觉行动,而制度化的网络问计平台,正是衔接「民众诉求」与「国家决策」的最佳载体,它将持续推动中国民主实践向更深层次、更宽领域发展。By任芳颉、凯雷、王美晴

0 阅读:5
如波谈世界

如波谈世界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