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人民医院眼科病区的护士们收拾办公室时,意外翻出护士长吴红抽屉里一张泛黄的烈士证明书,上面写着她爷爷的名字吴石,年轻护士们愣住了,这位跟她们一起值夜班、亲手示范如何给患者滴眼药水的护士长,竟是台湾隐蔽战线牺牲的国民党中将参谋次长的孙女。 在河南省人民医院,吴红曾是眼科病区那个出了名的“老黄牛”,直到一件小事撕开了一个隐藏数十年的秘密。同事小莉于整理办公室之际,于抽屉最底层觅得一个红布包裹。待她将其打开,刹那间,众人皆惊愕驻足,愣住当场。眼前,一张泛黄的烈士证明书静静伫立。它,属于吴红的祖父——国民党前中将吴石。岁月斑驳了纸张,却掩不住那段壮烈而英勇的过往。 这间寻常的护士长办公室,瞬间与七十多年前台北马场町的风声血雨连接起来。一个是日常守护生命的琐碎与平凡,一个是为信仰慷慨赴死的喋血荣光。这两种天差地别的“战场”,如何在一个家族的血脉中悄然汇合? 答案,似乎藏在那几件无声的信物里。吴红父亲吴韶成的旧皮夹里,始终珍藏着半张爷爷的信纸,上面只有八个字:“家国大义,不在言语,在躬行”。这成了吴家的指南针,从父亲手里传到吴红这儿,她又打算交给考上医学院的儿子。 这是一种沉默的交接。家里关于爷爷的物件很少,只有几张黑白照片。父亲吴韶成每次提起,都难掩伤心。精神传承,绝非仅靠讲述英雄故事这般纸上空谈,更需以身体力行的实际行动去践行。唯有如此,精神的火焰方能在岁月长河中生生不息,照亮前行之路。于吴红家中的书架之上,《吴石传记》静静伫立,与之并排的,是她那一本厚重且承载着无数经验的护理笔记,二者无言,似在诉说着不同的故事。一本记录了惊心动魄的宏大叙事,一本写满了毫厘之间的细碎关怀。它们是两代人“躬行”的档案。 直到1973年,河南省民政厅将那份证明书送到吴家,这份深埋的牺牲才有了官方的印记。对吴红来说,它不是资本,而是一份需要用一生去守护的责任源头。 “躬行”二字,到了吴红这里,就变成了近乎“死心眼”的较真。上世纪80年代,医疗条件尚显简陋。她每日守在消毒锅旁,神情专注,将那一支支注射器逐一细细检查,不放过丝毫潜在隐患。后来当了15年护士长,她教新来的护士滴眼药水,动作被拆解得无比精确:“瓶口离睫毛至少一厘米,一滴就够,多了是浪费。” 这种较真,在关键时刻就成了担当。1993年,科里出了术后感染,人心惶惶,她站出来:“我负责。”然后带着大家熬了几个通宵,硬是把问题解决了。大家觉得她这股劲儿有点傻,但她自己心里有杆秤。 她深夜巡房,会停下来为眼睛干涩的老大爷热敷滴药;遇到独居老人,她就像女儿一样,帮忙擦身喂饭。她说:“我爷爷当年豁出性命守护的,不就是这样的老百姓吗?”2020年疫情来袭,退休多年的她又第一个报名,在发热门诊坚守了四十多天。 吴石将军的荣耀,对吴家人来说,从来不是可以庇荫的光环。相反,它像一道反向投射的光,鞭策着后人,绝不能活在祖辈的影子下。 每年烈士纪念日,吴石、朱枫、陈宝仓、聂曦四位烈士的后裔,皆会于北京西山的无名英雄纪念广场聚首。众人肃穆而立,以庄重之姿,寄无尽缅怀。于吴石将军的福州故居,或是北京福田公墓,呈现出的是截然不同的景象。那一方天地,似与外界喧嚣隔绝,自有别样的静谧与深沉。随着电视剧《沉默的荣耀》热播,近期去祭奠的市民络绎不绝,鲜花铺满墓地,有人当场泪流不止,感叹将军“明知结果,向死前进”的决绝。 后人们珍视这份荣耀,却从不消费它。吴韶成语重心长地对女儿吴红说道:“你爷爷曾以生命捍卫信仰,那是何等的壮烈与坚定。如今,你应凭借精湛医术,悉心守护每一条鲜活的生命。””吴红又对自己的孩子说:“把‘踏实做人、认真做事’的家风传下去。”这是代际之间一种无比清醒的认知。 于吴红而言,真正的荣耀绝非仅为那熠熠生辉、挂于胸前的勋章,它是一种深沉的担当,是早已融入血脉、化作本能的责任,历久弥坚。这份责任,要求后辈把目光从历史转向当下,在各自平凡的生活中,践行那份不朽的精神。 吴石将军在台湾潜伏仅十个月,被叛徒出卖后受尽酷刑,一只眼睛失明也未曾屈服。他曾说,“为国家做的事情还是太少了。”而他的后人,在和平年代里,以日复一日的坚守和奉献,为那场壮烈的牺牲赋予了永恒的意义。这,或许就是最好的回答。
聂曦的妻子的确叫陈淑贞,但官方一直用的高秀娟这个名字。聂曦牺牲前,其最后的遗书就
【10评论】【45点赞】
皓月
向吴石将军先烈的孙女吴红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