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芜湖,女子家中负债累累,为解燃眉之急,她在同学的诱导下,和一男子签订结婚承诺

月鹿简科 2025-10-20 17:53:05

安徽芜湖,女子家中负债累累,为解燃眉之急,她在同学的诱导下,和一男子签订结婚承诺书,一次性拿到了22万的彩礼。相处两个月后,女子觉得这不是她想要的爱情,于是提出悔婚。男子没有强求,同意退婚但要女子退还22万彩礼,不料却遭到女子拒绝。女子:彩礼用来给老家还债了,只有13万 爱要不要。男子报警后,民警的处理让人竖起了大拇指。

安徽芜湖,22万块钱,一纸《结婚承诺书》,外加一段撑了不到两个月的“准婚姻”,这些要素搅合在一起,酿成了一场不大不小的风波。

这笔钱的故事,其实是三重身份的快速切换,它既是被人寄予厚望的“解药”,又是法律天平上的争议物,最终成了一块人性的试金石。

这22万的诞生,从根子上就不是为了庆祝爱情,更像是一场精心设计的财务自救。来自云南的和女士,被老家的债务压得喘不过气,催款信息和父母的电话让她夜夜难眠。

就在她一筹莫展时,同学余某给她指了条“捷径”:利用芜湖这边彩礼高的风俗,找个人订婚,先把钱拿到手。

由此可见,自初始之际,这笔钱便宛如穿梭于两个截然不同的世界之间,于不同维度的空间里存在,仿佛被赋予了跨越界限的独特宿命。

于男方刘杰而言,此番举动乃是他倾尽全力,为这段婚姻所展现出的十足诚意,每一个细节都饱含着他对未来婚姻生活的期许与郑重。

但在和女士那边,它的首要任务是填上老家的窟窿,婚姻不过是拿到这笔“救命钱”的手段。这种从起点就存在的错位,注定了结局不会圆满。

当感情的戏码演不下去,这22万的法律身份就立刻变得尴尬起来。那份《结婚承诺书》听着郑重,可在法律层面,它顶多算个订婚意向,根本不是受保护的婚姻关系。最要命的一点是:他俩压根就没去领证。

这一个事实,就让整件事的性质彻底变了。依据法律规定,倘若未办理结婚登记,从原则上来说,彩礼是需要归还的。

此乃法律在婚姻财物问题上的明确指引,以保障各方权益。何况,和女士的动机从头到尾都是为了拿钱还债,这种行为几乎完美踩中了“借婚姻索取财物”的红线。

当结婚这个前提不存在了,她再占着这笔钱,就成了法律上明明白白的“不当得利”。

当婚姻的伪装褪去,这22万马上从当初合作的桥梁,变成了冲突的导火索。同居了不到两个月,和女士觉得俩人没共同话题,加上心里对自己的金钱动机感到别扭,便提出了悔婚。

男方刘杰也算爽快,同意了,但前提是22万必须全额奉还。

真正的爆点降临。和女士称钱已转回老家偿债,手中仅余13万,随后抛出一句“爱要不要”,那态度,决绝又带着几分挑衅。

这句话彻底点燃了刘杰的怒火,他感觉自己成了彻头彻尾的“背锅侠”,于是选择了报警。最终,还是在民警的反复普法和调解下,和女士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东拼西凑还上了全款。

钱是回来了,可刘杰被欺骗的感情和信任,又该怎么算呢?这场闹剧清晰地告诉我们,当婚姻被当成一门纯粹的生意来做,其结果必然是法律和人心的双重崩塌。

毕竟,支撑起一个家的,理应是赤诚的真心与深厚的情感,它们如温暖炉火,给予家温馨。而非那冰冷的算计,如寒霜般让家失去温度。

0 阅读:0
月鹿简科

月鹿简科

科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