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根·豪泽尔写给普通人的30条财富思考:对金钱认知有多高,人生就有多自由

新浪财经 2025-10-19 10:52:39

在投资大师的演讲对话中,除了巴菲特芒格之外,投资圈里最爱的大约是霍华德·马克斯。

去年8月听霍华德·马克斯跟摩根·豪泽尔(MorganHousel)做了一档播客对话,非常精彩。

得说,摩根·豪泽尔的补充视角和输出语言,是整个对话的亮点,也理解了霍华德为什么会说,他常常从摩根那里获得启发。

可能真的不是客套。

摩根是美国合作基金(CollaborativeFund)合伙人、畅销书作家,曾两度获得美国商业编辑和作家协会的最佳商业写作奖。

2020年,他的代表作《金钱心理学》用生活化的观察揭示金钱、人性与幸福之间的微妙关系,通俗而深刻的文本让这本书在全球畅销800万册,被翻译成50多种语言。

豆瓣超过1万读者打出8.2高分。

今年,摩根带来了新作《金钱的艺术》。如果说《金钱心理学》聚焦的是“如何积累财富”,那么这本新书则进一步追问:财富该如何被使用?

书中通过大量真实案例、心理学研究和历史故事,揭示金钱与人性、幸福、生活方式的深层联系,直指那个更根本的问题——“金钱怎样用,才能让人过好一生?”

摩根·豪泽尔的财富观深受个人经历的影响。

童年时期,他的家庭并不宽裕。父亲直到四十岁出头才成为医生,而那时家里已经有了三个孩子。为了养家,父母不得不过着极度节俭的生活。

后来,在急诊室工作了20年的父亲毅然选择辞职,用积蓄换来更自由的生活方式。

对年少的摩根而言,这一决定带来的冲击极为深刻:钱最大的意义,不在于拥有更多,而在于关键时刻能赋予人选择的自由。

这种体悟,也延伸到他的个人生活。家庭对他来说至关重要,他始终坚信,真正的幸福不在于物质堆砌,而在于陪伴与情感。

他与妻子志趣相投,喜欢徒步、园艺、读书等低成本的活动,保持着简朴的生活方式。

他们坚持储蓄和投资,把理财视为保障家庭幸福、实现自由生活的工具。

相比那些出身显赫、履历耀眼的金融精英,摩根的经历平实普通。但正是这种平凡,让他对金钱的理解更接近普通人。

他的两本书贯穿着一个核心信念:金钱并非简单的数字游戏,而是与家庭、选择和幸福紧密交织的生命体验。

隐藏福利:在评论区分享“金钱怎样用,才能让人过好一生”,点赞前5名的读者朋友,将获赠《金钱的艺术》。

中奖公示:2025年11月5日前

最宝贵的资产:不用取悦任何人的自由

在《金钱的艺术》中,摩根把金钱和自由紧密联系在一起。他认为,金钱能带来的最大好处,不是奢侈享受,而是“不用取悦任何人的自由”。

书中有个经典故事。

1968年,伦敦《星期日泰晤士报》举办了一场环球帆船赛——谁能第一个完成单人无停靠环球航行,就能成为“史上最伟大的水手”。

参赛者中有两个人格外特别:唐纳德·克劳赫斯特和伯纳德·穆瓦特西耶。

克劳赫斯特是个业余水手,几乎没什么经验,却把比赛当成翻身的机会。

他与商人合作,承诺制造“媒体狂欢”,即便船只状况糟糕,他也硬着头皮出发。航行中,他发现自己根本无法完赛,却因害怕破产和丢脸不敢退出,只能伪造航行坐标。

直到他“意外领先”,眼看骗局将要暴露,他在日记里写下“游戏结束”,然后消失在大海中。

穆瓦特西耶则完全不同。他是资深航海家,比赛时正处于夺冠的领先位置,却在中途突然决定退赛。

他在日记中写道:“一想到要回到欧洲那个‘蛇洞’,我就觉得恶心。我厌倦了那些虚伪的偶像,它们像蜘蛛一样啃噬我们的灵魂。”

他拦下一艘商船,递上给报社的信:“我要继续驶向太平洋,因为我在海上感到幸福,或许也是为了拯救我的灵魂。”

他最终在塔希提岛定居,过上了种地、写作、远离喧嚣的生活。

摩根的评价是:克劳赫斯特活在他人的期待里,最后把自己逼上绝境;穆瓦特西耶只为自己而活,放弃了荣耀,却赢得了自由。

“金钱最宝贵的用途,就是帮你成为穆瓦特西耶——拥有不用取悦任何人的自由。”

摩根坦言,年轻时的“富有”对他意味着更多玩具,而如今,“富有”意味着可以不必匆忙,可以自由安排时间,可以与家人共处,可以思想独立。

简而言之,就是按照自己的方式生活。

如何用金钱获得这样的自由?

摩根提出一个简单的方法:把储蓄视为“自由的门票”。

你存下的1000美元,不只是未来的零花钱,而是拒绝一份讨厌工作的资本;你存下的1万美元,不是用来买奢侈品,而是未来陪伴家人的底气。

他说:“你未曾花掉的钱,买到的是某种无形却弥足珍贵的东西:自由、独立,以及按照自己意愿支配时间的能力。”

那么,如何在“活在当下”和“为未来储蓄”之间取得平衡?

摩根给出的答案是:尽可能减少未来的遗憾。这意味着既不为短期的享乐透支未来,也不因过度节俭而错失当下。

他提出了两条实践策略。

第一,用金钱换时间,积累“回忆复利”。与其攒钱买奢侈品,不如花在能沉淀为记忆的体验上,比如旅行、陪伴孩子成长。哪怕少赚一些钱,换来更多自由时间,也能在未来带来更大的满足。

第二,把储蓄视为购买独立与安心的投资。储蓄不仅是财富积累,更是心理安全感。

书中提到,前橄榄球运动员约翰·厄舍尔职业生涯仅赚60万美元,却靠坚持储蓄实现了财务自由,退役后攻读博士,最终成为麻省理工学院教授。

正是储蓄,让他有勇气选择自己真正想要的人生。

金钱不是用来讨好别人的,而是用来赢得选择权的。你存下的每一元,都是一张写着“自由”的门票。

财务独立的十五个层级:从“依赖他人”到“掌控人生”

说到财务自由,人们常把它想象成亿万富翁的特权。

但摩根·豪泽尔提醒我们:财务独立不是“你有多少钱”,而是“你能多大程度掌控自己的人生”。

在《金钱的艺术》中,他提出了“财务独立的0到15级”,从完全依赖他人到随心支配时间,每个等级都对应着一种掌控力,每个人都能在这份清单里找到自己的位置。

第0级:完全依赖陌生人的善意,毫无掌控力。

第1级:依赖家人、朋友或慈善的救助才能生活。

第2级:依赖政府或社会保障体系维持生计。

第3级:靠工作养活自己,但一旦失业就陷入困境。

第4级:有少量储蓄,能短期应对意外开支。

第5级:积蓄能支撑几个月,即使暂时失业也不至于崩溃。

第6级:技能或职业有一定不可替代性,不易被取代。

第7级:能拒绝糟糕的老板或工作,真正拥有选择权。

第8级:即使换城市、换行业,也能凭储蓄和能力顺利过渡。

第9级:拥有稳定的资产或副业收入,减少对单一工作的依赖。

第10级:储蓄和投资足以覆盖数年的生活成本。

第11级:即便遭遇金融危机或行业衰退,也能从容应对。

第12级:被动收入足以覆盖基本生活开支,不再依赖工作生存。

第13级:储蓄和资产支撑的不仅是温饱,而是理想的生活方式。

第14级:财富充裕到足以支持你做任何想做的事。

第15级:完全自由,能随心所欲支配时间,按照自己的方式生活。

摩根强调,财务独立并非一步到位,而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你不需要立刻到达第15级,只要每年向上迈一级,十几年后就能获得真正的自由。

例如,当下你处在第3级,可以通过攒下几个月的生活费提升到第4级;再提升技能,就能进到第5级。

每一次储蓄的积累、每一次开支的优化,都是迈向自由的一小步。

独立并不是非黑即白,而是一条光谱。每个人能走到哪里并没有标准答案,取决于你的价值观和对自由的渴望。

但重要的是意识到:无论收入多少,你都可以主动购买独立。

每一元的储蓄都像是一张看不见的“门票”,为你换来不必取悦他人的底气,换来陪伴家人、追求兴趣、自由支配时间的能力。

“财务独立的核心,不是‘赚更多钱’,而是‘减少对金钱的依赖’——你依赖金钱越少,就能越自由。”

静默复利:最快的致富方式,是慢慢来

“如果你现在有1万元,每年能获得8%的收益,30年后会变成10万元;如果坚持50年,就会变成47万元。”

摩根·豪泽尔在《金钱的艺术》中用这样一个简单的计算,揭示了“静默复利”的力量——那就是“慢慢来”的智慧。

书中有一类人物被称为“草根富豪”。

他们没有耀眼的学历,从事的是普通甚至低薪的工作,却在几十年间,通过持续储蓄和投资,积累出数百万乃至数千万的财富。

他们的共同特征是:从不炫耀,从不攀比,也不在意自己的投资组合是否跑赢指数。他们把注意力放在家庭和生活上,遵循自己的节奏,不被外界裹挟。

摩根认为,这种“淡定与耐心”就是他们的超能力。

“静默复利”的关键,在于长期坚持。

以巴菲特为例:巴菲特的年均投资回报率只有20%,并不比一些对冲基金经理高多少。但他坚持投资了60多年,是复利的奇迹造就了他如今的财富传奇。

巴菲特的秘诀不是聪明,而是耐心。他愿意花一年时间研究一家公司,再用几十年去持有它。

摩根认为,复利并不需要复杂的技巧,而是极其简单的三点:

第一,尽早开始。复利的力量来自时间的积累。开始得越早,哪怕金额很小,也能靠长期增长获得惊人的结果。

摩根强调:“你不需要一开始就存很多钱,哪怕每月只存100美元,只要坚持,最终都会积少成多。”

第二,保持稳健。很多人被高收益的诱惑吸引,却忽视了风险。

摩根提醒,投资不是一场“短跑”,而是一场“马拉松”。选择稳健、长期的资产,耐心等待时间发挥作用,才是复利的真正秘诀。“投资的目标不是一次赚很多钱,而是一直能赚钱。”

第三,少做决策。频繁操作是复利的大敌。无论是频繁买卖,还是不断更换策略,都会让你在情绪驱动下犯错,甚至抵消复利的效果。

最好的做法,是在选择好资产之后,安静地持有它,让时间替你完成剩下的工作。

静默复利是摩根最珍视、最重要的财务信念,因为它如此简单,却非常强大。

当“静默复利”成为你的目标时,你就不再为他人表演,不再担心短期的得失,而是把目光投向长远的未来。它培养的,正是理财最稀缺的能力——耐力。

最快的致富之道,其实是慢慢来。

附:摩根•豪泽尔的30条财富思考

1.金钱并非简单的数字游戏,更关乎“故事”——我们对什么重要、什么能带来快乐,以及如何衡量成功的自我叙述。

2.理解我们自身的情绪——偏见、期望与恐惧——能够引导我们做出更明智的决策,那些真正契合我们身份、价值观与生活方式的决策。

3.没有独立的财富是一种特殊形式的贫困。

4.曾经“富有”对我来说意味着拥有许多炫目的玩具。而现在,它意味着不必匆忙,能与家人共度时光,掌控自己的日程,以及思想上的独立。简而言之,就是按照自己的方式生活。独立,才是真正的富有。

5.对我而言,独立拥有最高的投资收益率,远超我花钱购买的任何其他东西。

6.你未曾花掉的钱,买到的是某种无形却弥足珍贵的东西:自由、独立,以及按照自己的意愿支配时间的能力。你储蓄的每一美元,都为你未来的选择买下了一张“兑换券”。

7.对我而言,独立拥有最高的投资收益率,远超我花钱购买的任何其他东西。

8.最快的致富之道,是慢慢来。

9.要意识到,来得快的财富也是易逝的财富。

10.我强烈建议你这样做:在预算允许的范围内,尽可能多地尝试各种花钱方式,对那些对你没用、无法带来价值的项目,要毫不犹豫地进行割舍。

11.积累长期财富与那些重大、英明的决策关系不大,而更多地与那些微小、持续的决策在长时间内复利累积有关。

12.在金钱方面做得好,很大程度上在于理解“杠铃策略”。像悲观主义者一样储蓄,像乐观主义者一样投资。做最坏的打算,期待最好的结果。活在当下,为明天做准备。

13.如果不控制你最大的开销,几乎不可能积累财富;而如果不关心小额开销,也很难增加财富。

14.使用金钱的方式有两种。一是将其视为改善生活的工具,二是将其视为衡量自己与他人地位的标准。许多人向往前者,却用一生去追求后者。

15.长久的幸福源自内心的知足与平和。金钱的最佳效用在于,它应该是助力你实现自我、放大人生价值的杠杆,而非用来定义你的身份、衡量自身价值的标尺。

16.不要让任何人告诉你,钱该花在哪里或者不该花在哪里。这个世界上根本不存在所谓的正确方式。你必须弄清楚,什么能真正让你感到快乐和满足。

17.一种健康的金钱观,是尊重的他人经历,珍视自己的处境,并明白只要掌握足够的信息,所有行为都有其合理性。

18.真正的快乐,是在你停止追问“我还缺少什么”的那一刻开始的。一旦意识到这一点,你就会不再执着于“我还缺什么”,而是投入更多时间去享受“我已经拥有的一切”。

19.金钱带来的最大陷阱之一,就是不停地追逐那些你尚未拥有的东西。

20.美好生活的很大一部分,源于那些未曾发生的事。未曾发生的争吵,未曾染上的疾病,未曾纵容的欲望,未经承受的高消费生活,未曾犯下的错误,以及未曾有的遗憾。

21.衡量财富的最佳标准是你所拥有的减去你想要的。

22.财富的真正定义,不在于你拥有多少,而在于“拥有”和“渴望”之间的差距。

23.社交债务,就是当你的消费方式不经意间影响了他人对你的看法时所产生的一种无形负担。

24.金钱有一个容易被忽视的问题:资产易于衡量,而负债却可能深藏不露。

25.关键在于,一旦金钱从一种让你获得幸福的工具,转变为他人衡量你的标准,你就已经输掉了这场游戏。

26.金钱永远应该是助力你实现自身价值的工具,而不是目标本身。

27.让金钱停止作为工具,而成为主宰的最常见方式之一,就是当你的财务目标和信念成为你身份认同的一部分。

28.关于理财的好建议,从来不是简单地说“活在当下”或“为未来储蓄”,真正有价值的建议只有一句话:“尽可能减少未来的遗憾。”

29.嫉妒他人所拥有的东西,并认为如果你像他们一样生活就会更好,是一种误导,因为你并未看清他们生活的全貌。

30.对许多人来说,金钱是财务上的资产,也是心理上的负债。对“更多”的盲目渴望会劫持你真实的身份,控制你的个性,挤占那些能带给你更大快乐的生活空间。

——/CongMingTouZiZhe/——

排版:唐唐

10 阅读:287

评论列表

用户11xxx43

用户11xxx43

1
2025-10-19 22:36

[赞][赞][赞]

上进之国

上进之国

2025-10-20 09:02

规则注定少数人可实现

新浪财经

新浪财经

新浪财经是一家创建于1999年8月的财经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