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日本还有七百万大军,却宣布投降,真是被原子弹吓破胆了吗?美国人便曾经说过,如果让中国孤立抗战,那么一旦日本将中国政府摧毁,将会酿成更大的灾难。[无辜笑] 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表面上看这个仍拥有七百万军队的国家似乎尚有抵抗资本,但真实的战争格局早已扭转。 这七百万军队中,超过三百万人长期深陷中国战场,这些部队分散在广阔的占领区内,面临持续不断的游击战和局部反攻,例如在华北地区,日军只能控制主要城市和交通线,广大乡村则成为抗日力量的活跃区,这种长期的消耗战使得精锐部队无法抽身,战争资源不断流失。 散布在太平洋岛屿上的百万南方军处境更为艰难,1944年美军实施“蛙跳战术”后,这些部队被分割包围在拉包尔、特鲁克等孤立据点,其中在布干维尔岛的守军,至投降时已因疾病和饥饿减员近半,被切断海运补给后,士兵甚至需要自行开垦农田维持生存。 号称“皇军之花”的关东军同样今非昔比,为支援太平洋战场,关东军自1943年起不断抽调精锐师团南下,到1945年夏季,其坦克部队燃油储备仅够使用4天,炮弹配额不足标准量的三分之一,新补充的士兵很多是紧急征召的拓荒团成员,训练时间不足三个月。 日本本土的防御力量更是捉襟见肘,为组建最终防卫部队,军方征召了包括大学生在内的200万平民,在九州地区的防御演习中,这些新兵使用的还是竹枪和简易爆炸装置,要应对的是美军舰队数千门舰炮的饱和攻击。 实际上在原子弹投下前,日本战争潜力已基本枯竭,1945年3月的东京大空袭导致10万人丧生,随后名古屋、大阪等主要工业城市相继被焚毁,更致命的是海上封锁,1945年6月日本石油进口量仅为1944年同月的百分之三,海军剩余燃油仅够联合舰队进行一次象征性出击。 正是在这种全面崩溃的背景下,8月6日的广岛原子弹爆炸产生了心理震慑,但这种新型武器对军事决策的影响,需要与另一事件结合考量,8月9日苏联对日宣战。 苏联参战彻底打破了日本领导层的最后幻想,关东军在150万苏军面前迅速溃败,这意味着日本不仅失去了通过苏联调停谈判的可能,还面临本土被分割占领的危机,当天召开的御前会议上,军方主战派仍主张“本土决战”,但当获悉苏军已多路突破边境防线时,最后的抵抗意志也开始动摇。 值得注意的是在8月9—14日的多次御前会议中,天皇最终采纳了主和派意见,其中对“国体护持”(维持天皇制)的考量成为关键,美国通过第三方渠道暗示天皇地位可能保留,这为投降决策提供了必要台阶。 因此日本投降实则是多重因素叠加的结果,中国战场持续消耗日军有生力量,太平洋战争切断了战略资源,原子弹动摇了抵抗信心,而苏联参战则断绝了外交转圜余地,七百万军队这个数字背后,是一台战争机器的全面瘫痪。 现代战争的胜负不仅取决于军队数量,更取决于国家整体的战争承受力与战略决策的明智程度,当多个战场的压力形成合力时,任何表面的军事规模都难以扭转战略层面的败局。 网友们议论纷纷,观点非常热烈: “以前光知道原子弹厉害,看了文章才明白,咱们中国战场拖住几百万日军才是关键,没有这八年浴血奋战,历史可能真要改写了。” “苏联出兵确实是致命一击,日本当时还想着有条件投降,苏联一来,退路全断了,对他们来说,共产主义比战败更可怕。” “原子弹是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而且展示了绝对的武力威慑,这让日本高层意识到,所谓的‘玉碎’计划在绝对力量面前毫无意义,避免了更多无谓的伤亡。” 如果当时苏联没有出兵,仅凭美国的两颗原子弹和持续轰炸,日本是否还会在1945年8月选择无条件投降? 官方信源:中国国家档案馆
俄罗斯三大战略失败,一步步把自己折腾成全世界都讨厌的样子。说起俄罗斯的头号
【1评论】【6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