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市场分析:情绪退潮下的震荡与应对
当前A股市场呈现显著的弱势特征:全天无有效抵抗,仅见资金持续出货,内资主力连续净流出超千亿元,成交额更是连续两日跌破2万亿。增量资金不敢进场做多,砸盘资金却不断离场,市场信心正逐步流失。
1. 指数分化与情绪退潮
大盘指数虽仍维持在3800点上方,但创业板已跌破3000点,且调整何时结束尚无定论,核心症结在于市场情绪与信心的持续退潮。
• 情绪高涨时,投资者普遍看涨,追涨资金入场推动量价齐升;
• 情绪退潮后,避险情绪主导,投资者倾向看空,抄底资金迟迟不进场;
• 下跌过程中,资金优先选择兑现利润或离场观望,导致成交额低迷,市场陷入“下跌-缩量-更悲观”的负面循环。
昨日成交额跌破2万亿,本质是市场亏钱效应加剧,资金要么躺平不交易,要么提前离场等待,叠加场内缺乏明确主线,量能自然下滑。
2. 今日无抵抗下跌的核心原因
今日A股全天无资金主动抵抗,并非单一因素导致,而是多重逻辑叠加的结果:
• 根本原因是市场未摆脱悲观情绪,前期已持续积累亏钱效应,股指期货交割日仅是做空资金的“借口”,真正推手是获利机构资金为守住利润选择离场;
• 半导体、风电、光伏、电池等前期上涨的赛道板块,因获利盘集中出逃领跌;
• 尽管本周“国家队”试图通过保险、银行、煤炭等高股息板块支撑大盘,但情绪衰退难以阻挡,当这些大盘股反弹乏力后,市场再度陷入普跌;
• 资金不愿出手的关键,在于当前缺乏新主线,砸盘离场资金规模远超做多资金,理性资金不会选择逆势操作。
3. 调整周期未结束,月底前机会有限
经历今日大跌后,调整尚未接近尾声。下周或有技术性反弹修复,但无法标志调整周期终结,震荡调整大概率延续至月底,主要基于三大因素:
1. 政策等待窗口:月底召开的金融街论坛会议上,“一行两局一会”动态是市场焦点,资金需等待政策利好释放,在此之前不会轻易行动;
2. 美联储降息节点:10月底美联储降息落地,9月降息“利好兑现变利空”的教训仍在,市场需充分调整至低位,才能让利好真正发挥作用;
3. 关税政策不确定性:11月1日新关税大概率延期,资金在靴子落地前会优先选择求稳等待。
10月以来市场亏钱效应明显,月底前难有大机会,即便出现个股反弹,也仅是短暂投机机会,大环境仍存不确定性,“多看少动”仍是主基调。
4. 给股民散户的操作建议
• 若未及时减仓且已连续亏损,当前割肉意义不大,可等待下跌后的反弹机会再逐步减仓;
• 调整虽可能延续至月底,但指数与个股不会持续下跌,期间会有投机资金博弈,部分连续下跌的板块会出现反弹;
• 需明确:量能已下降,反弹难以恢复此前高涨情绪。对于炒作过的高位股,反弹是离场时机;对于底部启动的个股,反弹后的回踩确认,是构筑底部的过程;
• 当前市场已进入机构兑现阶段,切勿抱有过高预期,首要任务是保住现有利润,再逐步寻找新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