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靖的遗诏,与其说是皇帝临终顿悟的忏悔,不如说是大臣借先帝之口写的 “情绪宣泄书”—— 字里行间满是 “出身不好、心术不正、于民无善” 的自我否定,连 “该翻案的翻案、该报复的报复” 都直白写出,哪像帝王临终的真实口吻,更像大臣憋了多年的怨气终于有处释放。 要知道,嘉靖帝在位 45 年,后期沉迷修道、重用严嵩,还因 “大礼议” 与大臣长期对立,不少官员因直言进谏获罪。而明朝有个不成文的惯例:很多皇帝的遗诏并非本人亲写,多是新帝即位后,大臣们结合朝政需求拟定,既为新朝定调,也趁机清算旧朝积弊。这份遗诏就是典型 —— 把嘉靖的 “过错” 一一列出,还允许 “翻案报复”,本质是大臣借先帝之名,为过去受打压的同僚平反,也为新帝(隆庆帝)扫清施政障碍。 想想也有意思,嘉靖生前何等强势,连大臣的奏疏都要顺着他的心意,死后却被大臣 “安排” 了这样一份满是自责的遗诏。若他泉下有知,看到自己被描述得如此不堪,怕是真要 “蹦起来抽人”。而大臣们借着这份遗诏,既发泄了多年的不满,又为新朝铺路,可谓 “一举两得”。 你们觉得,这份 “非本人执笔” 的遗诏,是大臣们的 “合理纠错”,还是对先帝的 “过度埋汰”?
1424年,64岁的朱棣病逝榆木川,30多个妃嫔殉葬。只有10多岁还没有发育完全
【181评论】【90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