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2日,日媒揭露中国被彻底激怒的真正原因,日经新闻网周六称,中国近期出台史

真实安德烈 2025-10-16 16:16:38

10月12日,日媒揭露中国被彻底激怒的真正原因,日经新闻网周六称,中国近期出台史上最严稀土新规,其根源在于美国9月底强化的实体清单50%规则,连坐制实体清单被彻底激怒。 9月29日那纸公告一出来,规则简单粗暴:只要实体清单上的公司合计持股超50%,不管子公司、孙公司藏在哪个国家的角落,都会自动纳入管制,连个商量的余地都没有。 这已经不是常规的技术封锁了,简直是拿着放大镜在全球商业版图上“挖中资”,安世半导体的遭遇就是最鲜活的例子。 这家原本濒临破产的荷兰企业,2018年被中国闻泰科技花337亿元收购后,硬是被盘活成了香饽饽,2024年营收147.15亿元,净利润近23亿元,还提前偿清了并购贷款。 可就因为母公司闻泰科技在实体清单上,美国新规一落地,穿透股权一看,安世立马被架上了火。 荷兰政府紧跟着以“经济安全”为借口冻结其经营权,后来法庭文件才曝光,这背后全是美国在施压,甚至要求安世换掉中国籍CEO、逼着中资撤资,所谓的“管理缺陷”根本就是个幌子。这种连企业经营权都要干涉的操作,无疑是把商业规则踩在了脚下。 中国之所以拿稀土新规当回应,可不是随便找个由头,实在是手里的稀土筹码太硬,硬到美国自己都离不开。2024年的数据摆在那,中国稀土储量4400万吨,占全球34%;产量更是占到69.2%,全球近七成的稀土都得从中国出。 更关键的是产业链的话语权,全球75%的稀土永磁材料市场在中国手里,从开采到冶炼分离的核心技术几乎被垄断,美国自己的稀土加工产能连需求的10%都满足不了,2020到2023年,他们70%的稀土进口都来自中国。 新能源汽车的电机、芯片的制造、甚至导弹的制导系统,哪样都离不了稀土,美国想卡别人脖子,先得看看自己的稀土库存够撑多久。 所以10月1日施行的《稀土管理条例》,与其说是“史上最严”,不如说是精准反击的“手术刀”。 以前的稀土管理多少有点零散,这次直接把全产业链管了起来:开采和冶炼分离搞总量调控,还建了产品追溯系统,从矿山到出口的每一步都有记录;要是敢非法开采、买卖稀土产品,最高能罚违法所得10倍,还可能吊销执照。 这招正好打在美国的软肋上,你不是想通过股权穿透搞封锁吗?我就通过稀土全链条监管,让你知道谁才是产业链的“话事人”。那些依赖中国稀土的美国企业最慌,现在都在连夜算库存,生怕断供影响产能。 这波操作里最有意思的是全球供应链的连锁反应。 中国企业忙着扒股东名单,哪怕是持股49%的关联公司都得拉出来核对,就怕不小心踩了50%的红线;美国企业急的找替代货源,可找来找去发现,澳大利亚的稀土矿挖出来还得运到中国加工,因为全球90%以上的分离提纯产能都在这。 有行业消息说,美国某新能源车企已经把稀土库存预警线从3个月提到了6个月,可就算这样,要是中国真收紧出口,他们的电动车生产线还是得停摆。 荷兰那些企业更尴尬,跟着美国制裁安世,结果自己的半导体产业链反而面临稀土断供风险,这波纯属被美国绑上了“贼船”。 其实中国从来没想过打乱稀土产业链,毕竟稳定供应才能赚钱。 之前为了保护资源搞过调控,但从来没搞过全面封锁,可美国步步紧逼,从芯片禁令到现在的股权连坐,把商业合作变成了零和博弈,这就别怪中国拿出真家伙。 稀土新规里特意提了“保障国家资源安全和产业安全”,这话就是说给美国听的:你要是守规矩,大家都有的赚;你要是非要掀桌子,那我就得保住自己的饭碗。 现在全球供应链彻底被这波“穿透式监管”搅乱了,中国企业查股东,美国企业算库存,连欧洲的供应商都在两头打听消息,谁也没法置身事外。 说到底,这事儿的根子还是美国先越了线,把商业规则当成了政治博弈的工具。稀土不是普通商品,是现代工业的“维生素”,中国手里的不是霸权,是几十年攒下的产业链实力。 没人愿意主动打破平衡,但被架到火上烤的时候,自然得有硬碰硬的底气。 这波较量哪里是稀土和股权的博弈,根本是规则与霸权的对抗——你想靠“连坐”搞垄断,我就用产业链优势守底线。 最后大家都会看清,供应链这东西讲究的是你中有我,真要撕破脸,谁的损失更大还不一定。毕竟手里有稀土、掌握着产业链的一方,从来都不用慌。

0 阅读:1
真实安德烈

真实安德烈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