挺神奇的,可能没有哪一个时代像现在这样,关于车门把手的安全讨论会这么激烈。
我觉得这确实很重要。过去,我们对车门把手的讨论主要集中在它是否适好看,以及碰撞后能否快速打开。
过去很多车型采用了电子式甚至纯电子式的门把手。这种设计有什么风险呢?
我认为这里有个很大的难题:汽车发生严重碰撞时,电瓶能否保存下来提供电力?这是大家普遍关注的一点。
当然,我们都知道,电瓶通常不在碰撞溃缩区内,不容易损坏。而且还有备用电源,所以新能源汽车的电子门把手,除非存在明显设计缺陷,否则应该能提供保障,大家不必过于担心。
但与此同时,我发现大家好像忽视了另一个细节:汽车严重碰撞时会产生巨大的G值,可能超过四五十个G。这么大的G值会导致很多电子产品损坏。
所以,汽车上的很多电子产品都要经过一项叫做"冲击测试"的考验。准确地说,应该叫"振动冲击测试"。
它是用很高的加速度进行瞬时冲击,这和振动测试不同。振动测试的加速度较低,可能只有几个G,但持续时间较长;而冲击测试的特点是时间短、加速度大。
说回来,我其实有点担心纯电子门把手在这种超高G值的情况下,质量和稳定性能否得到保障。所以这可能是我们需要开始讨论的问题。
因此,我认为"电子+机械"的双重保险或许才是更好的方案。能发现一些车企已经在关注这个问题了。
另外,从我的视角来看,单纯在车内设置很小的应急机械式解锁装置,效果其实并不好。因为它要么位置很低,车外的救援人员很难找到并操作。
总之,我觉得机械式的门把手,或者说把手内含机械式结构这个设计,是不能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