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国,你要是看到一些体态肥胖、屁股大、满身是肉的人,放心那大概率是穷人;而看到

往事趣谈纪录 2025-10-15 11:23:46

在美国,你要是看到一些体态肥胖、屁股大、满身是肉的人,放心那大概率是穷人;而看到身材苗条、精神焕发的人,那就是有钱人,为啥这么说呢? 先看超市货架上的价格,这简直是最直白的阶层筛选器。2025 年的物价数据早就把真相摆上台面:生鲜牛排价格一年涨了 16.6%,鸡蛋更是飙升 10.9%,两根黄瓜的钱够买一打甜甜圈成了常态。 佛罗里达大学的学生辛西娅最有体会,她每小时挣 10 美金,每周工资刚够付房租和吃饭,根本不敢碰那些标价不菲的新鲜蔬果,只能靠 0.99 美金的方便食品填肚子,从初三就开始超重的她,早就习惯了 “要么挨饿要么吃垃圾食品” 的选择题。 更讽刺的是,这种价格倒挂是政府补贴喂出来的 ——2025 年美国给玉米、大豆这些加工原料的补贴超 400 亿美元,创了近百年第二高,而蔬菜水果能拿到的补贴连零头都不够,高果糖玉米糖浆自然比水还便宜,加工食品厂商巴不得把糖分和油脂往死里加,反正成本低得很。 比价格更狠的是 “食物沙漠” 的围剿,低收入者连选的资格都没有。加州圣贝纳迪诺县就是典型,这里贫困率 28%,是全美平均水平的两倍,拉丁裔占了 65%,七成居民都是肥胖体质。 走在街头,除了汉堡这类快餐连锁,就是卖墨西哥夹饼的餐车,玉米薄饼配炸豆子管饱又便宜,可热量高得吓人,而想买把新鲜生菜,得开车跑几英里外的大超市,对没车的穷人来说堪比跨城远征。 洛杉矶南部更夸张,政府早年禁了新快餐店,却没引来一家超市,居民只能在便利店里翻找保质期半年的加工零食。 洪都拉斯移民乔治的经历很真实,他老婆患癌后才发现,社区里癌症和哮喘患者遍地,全是被配货中心污染的空气和没营养的食物害的,后来他在货房夹缝里种了片番茄田,才算吃上第一口新鲜蔬菜。 非洲裔美国人更惨,住在 “食物沙漠” 的概率是白人的四倍,连种植的权利都是后来才争取到的。 时间则是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穷人根本没空为健康费心思。辛西娅在食品站打三份工,工作日每天要忙 13 小时,下班累得只想瘫着,哪有精力洗菜做饭,1.99 美金的汉堡套餐既能填饱肚子,又能省出时间补觉,简直是 “生存必备品”。 新罕布舍尔的布鲁克斯更无奈,每周收入 225 美金,房租占去 100,剩下的钱全砸在吃的上,她算过一笔账:做一顿沙拉要洗切煮半小时,还不如买现成的速食,省下的时间能多接个零活。 反观《财富》500 强的 CEO 们,没一个体重超标的,扎克伯格一年要跑 365 英里,87 岁的巴菲特天天健身,他们有的是时间请私教、做营养餐,这根本不是自律与否的问题,是穷人的时间早就被廉价劳动力市场榨干了。 数据早就把这种阶层鸿沟撕得明明白白。美国疾控中心 2022 年的报告显示,家庭收入在贫困线 1.3 倍以下的人,肥胖率 39.0%,而收入 3.5 倍以上的群体只有 31.2%;到 2030 年更夸张,年收入不到 2 万的家庭,严重肥胖率会飙到 31.7%,是高收入家庭的 1.5 倍。 全美 40% 的成年人受肥胖困扰,其中绝大多数集中在经济底层,那些网红减肥药卖得再火也没用,低收入患者连用药都成问题,只能眼睁睁看着慢性病找上门。 更黑色幽默的是,减肥产业和快餐行业居然能同时红火,健身房开得再多,对连饭钱都紧巴巴的穷人来说,不过是橱窗里的风景。 说到底,美国的肥胖从来不是个人问题,是社会机器运转的必然结果。当玉米补贴养肥了加工食品厂商,当 “食物沙漠” 困住了低收入群体,当廉价劳动力把人的时间压榨干净,肥胖就成了穷人逃不掉的标签。 那些嘲笑别人 “好吃懒做” 的人,不过是没见过沃尔玛里的价格牌有多现实,没体会过打三份工后连煮面的力气都没有的窘迫,这哪是懒,分明是被生活按在地上摩擦后的无奈选择。

0 阅读:0
往事趣谈纪录

往事趣谈纪录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