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商界人士卡梅隆·约翰逊发出警告:一旦我国对医药、对生物技术、对化工产品出口进

冷紫叶 2025-10-15 10:39:55

美国商界人士卡梅隆·约翰逊发出警告:一旦我国对医药、对生物技术、对化工产品出口进行限制,美国经济将遭受重创。 这番警告可不是危言耸听,他太清楚中国供应链在美国经济里的分量了。 美国医药行业早就把自己的“命门”交到了中国供应链手上,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报告说得明明白白,本土能生产的原料药只占12%,剩下88%全得靠进口。 这可不是小打小闹的缺口,像布洛芬、氢化可的松这些常用药的关键成分,超过90%都来自中国,2024年前三季度中国对美医药出口额就达到190.5亿美元,占了中国医药出口近五分之一的份额,这么深的绑定关系根本没法说断就断。 就拿美国人每天吃的维生素来说,中国的供应更是成了刚需,叶酸这种被FDA强制要求加在浓缩谷物里的成分,2023年美国进口量里58%都来自中国,比五年前还涨了16个百分点。 更别说烟酰胺和生物素了,这两种B族维生素的“对手依赖”风险被美国商务部标成了高危级别,生物素的中国供应占比更是高达61.7%。美国饲料工业协会统计过,本国维生素进口总量里78%都来自中国,一旦断供,不光人得缺营养,畜牧业都得跟着断档。 那些能救命的创新药同样离不了中国的原料支持,上海康鹏科技给美国一款刚获批的抗癌新药供原料药的事就能说明问题,这款叫Dordaviprone的药是全球首款针对特定突变胶质瘤的治疗药物,美国药企JazzPharmaceuticals花了9亿多美元收购原研公司才拿到手。 从研发阶段开始,中国团队就跟着优化分子结构和合成路径,杂质控制做得比国际标准还严,这种深度绑定的合作模式,美国药企想换供应商都找不到能接上的。 生物技术领域的依赖更隐蔽也更致命,生物技术创新组织的调查显示,美国生物制药公司把30%的FDA批准药物工作流程都外包给了中国的CDMO企业。 中国的医药外包产业链早就形成了从新药发现、动物实验到临床试验、商业化生产的完整体系,不是随便找个国家就能替代的。 2024年跨国药企支付的五千万美元以上预付款交易里,近三成涉及中国企业,比2022年的3%翻了十倍,这种合作深度已经渗透到产业核心环节。 FDA的DMF备案数据更直观,2024年第三季度中国提交了153份,比去年同期涨了57.7%,远超印度的110份和美国本土的13份,技术竞争力还在不断增强。 比医药和生物领域更难承受冲击的是化工产业,虽然没有直接的断供数据,但看看当年美国对钢铝加征关税的后果就能类比。当时休斯敦大学的经济学家就警告,钢铝短缺会让能源、汽车、建筑等全行业成本暴涨,啤酒厂连造储罐的钢材都得涨价。 中国化工产品在美国产业链里的角色更关键,从汽车用的特种塑料到电子产业的高端中间体,很多品类都占据了全球供应的核心地位。美国化学理事会早就提过供应链风险,只是一直没找到替代方案,毕竟中国的规模效应和技术积累,不是其他国家三五年能追上的。 最让美国头疼的是根本找不到替代来源,中国承担着全球约三分之一的原料药供应,印度虽然能接一部分,但技术标准和产能规模都差着档次。 像合成叶酸这种产品,中国年产能能达到3000吨,全球没第二个国家能拿出这么大的产量。美国要是想自己生产,成本立马就得涨一半以上,药品价格会跟着飞涨,老百姓和医保系统都得买单。 之前美国想对进口药品加征关税,结果本国药企和欧洲协会全出来反对,就怕供应链出问题,最后只能把大部分医药产品豁免,这种底气不足早就暴露了依赖的软肋。 卡梅隆・约翰逊看得很透彻,他之前就说过稀土限制中国都手下留情了,医药、生物、化工这些领域的依赖比稀土更要命,毕竟稀土影响的是制造业局部,而医药直接关系民生,化工牵连百业。 美国经济现在本来就面临通胀压力,要是供应链断了,药品短缺会引发民生恐慌,化工原料涨价会让制造业成本失控,连锁反应之下,经济下滑几乎是必然的。 那些觉得能快速“脱钩”的想法根本不切实际,接近九成的美国制药企业都和中国供应链深度绑定,79%的合作方运营直接受中国原料供应影响,重建本土产能不是建几个工厂那么简单,从环保审批到技术工人培养,没个五到十年根本玩不转。 这期间美国经济得承受多大的损失,卡梅隆・约翰逊的警告里藏着的全是行业内部才懂的无奈。

0 阅读:41
冷紫叶

冷紫叶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