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赞]朝鲜人很少吃猪肉。不是朝鲜人不想吃或少吃猪肉,而是对于绝大多数普通民众

韫晓生 2025-10-14 18:52:17

[中国赞]朝鲜人很少吃猪肉。不是朝鲜人不想吃或少吃猪肉,而是对于绝大多数普通民众来说,猪肉(以及其它肉类)是一种昂贵且难以经常获得的奢侈品。   (信源:网易——为什么朝鲜人很少吃猪肉呢?)   在朝鲜,猪肉不是 “想不想吃” 的选择,而是 “能不能吃得起” 的奢望。市场上 1 公斤猪肉售价高达 5000 到 1 万朝元,可普通工人每月工资仅 3000 到 5000 朝元 —— 买一小块肉,就得搭上半个月的血汗钱。   对大多数民众来说,猪肉不是餐桌上的食材,而是像天边云朵般遥远的奢侈品,只能在节日里偶尔幻想。   这背后,是自然条件与资源短缺的双重制约。朝鲜冬季严寒刺骨,夏季湿热难耐,猪对环境极为敏感,稍有不适就容易生病,养殖过程费钱又费力。   更别提自然灾害频发,饲料常常供应不足,猪生长缓慢,农户要是病死一头猪,心疼好几天都缓不过来。而朝鲜耕地本就稀缺,大部分土地必须优先种植粮食作物,填饱肚子始终是第一要务,养猪只能挤在山坡或边角地,规模小、产量低,根本满足不了大众需求。   普通民众的餐桌上,常年是玉米饭、土豆块,泡菜是必不可少的配菜,偶尔出现的腌制食品,靠着浓重的味道能勉强勾起食欲。走在街头巷尾,很难看到肉的影子,即便在市场里偶尔见到挂着的猪肉,也总是围观者多、购买者少。   有人站在肉摊前,眼神里满是渴望,手却始终没敢伸进口袋;还有老人在一旁低声算计,这块肉能换多少袋玉米,最后还是摇摇头转身离开 —— 在生存面前,“吃肉” 成了遥不可及的梦。   不过,不同地区的情况存在差异。平壤这样的大城市,或是中朝边境区域,因有外贸、旅游、军工等外汇来源,相关从业者收入稍高,猪肉供应也相对充足些。   边境小镇上,偶尔能闻到炖肉的香气,隔着院墙都能让人忍不住咽口水,但对大多数朝鲜人来说,这香气与自己无关,只能 “闻得到、吃不到”,肉依旧是遥不可及的念想。   近几年,一些细微的变化正在发生。部分城市放开了小规模市场经营,民间养猪户开始尝试探索养殖之路。尤其是中朝边境地带,借助地理优势,能获取中国的饲料、设备甚至养殖技术,猪肉供应稍有松动。   有人在自家后院搭起简陋猪圈,养几头猪,卖肉换些生活费补贴家用。但这样的改善如同大海里的一滴水,难以改变整体短缺的现状,更多地区的民众,依旧只能在饭桌上数着土豆块过日子。   对朝鲜人而言,吃不上肉不是挑剔,也不是不馋,而是现实筑起的高墙,将肉与普通人隔离开来。有民众调侃,上一次吃猪肉还是过年时分到的一小片,薄得像纸,嚼两下就没了,可那股肉味能在嘴里回味半天。   玩笑背后,是藏不住的无奈 —— 筷子夹起泡菜,就着玉米饭咽下,日子再难,也得继续过下去。   这份 “吃肉难” 的背后,藏着土地的紧缺、气候的刁难,以及资源的捉襟见肘。当我们在餐桌上随意挑选鸡鸭鱼肉,甚至为 “吃不完” 而烦恼时,或许该想起,在有些地方,一块肉能让普通人掂量半个月工资。   生活从不是平均分配的,有人为一口肉发愁,有人为过量饮食焦虑,而那碗缺少肉香的朝鲜家常饭,更像是一面镜子,照出了不同地域生存现状的差距。   如今,朝鲜民间仍在摸索改善养殖的办法,边境的零星尝试虽微弱,却也藏着改变的希望。或许未来某一天,猪肉会从 “奢侈品” 变成寻常食材,普通民众也能隔三差五尝一口肉味,但眼下,玉米饭与泡菜依旧是餐桌主角,“吃肉” 还是多数人心中未圆的梦。

0 阅读:0
韫晓生

韫晓生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