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福建舰不会再有第二艘了?福建舰的交付时间一拖再拖,背后反映的不是技术问题,而是中国海军对下一代航母标准的深度思考。 2022年6月17号福建舰下水那天,江南造船厂的江面热闹得跟过年似的,屏幕里那三条电磁弹射轨道亮得晃眼,当时全网都在喊“终于追上美国福特级了”。可这都过去好几年了,正式入列的消息还没个准信,有人私下嘀咕“是不是技术卡壳了”,其实这话真说反了——拖得越久,越说明海军在“精打细算”,压根没打算把福建舰当成批量生产的模板。 就说去年9月那波电磁弹射测试,歼-35隐身机、歼15T重型机、空警-600预警机轮着上舰,3到35吨的舰载机都能稳稳弹出去,比美国福特级最多25吨的弹射重量还高出一截。 要知道福特号当年为了这技术折腾了快十年,故障一大堆,咱这福建舰第一次海试就把三型机都试明白了,要是真有技术问题,哪能这么从容?说白了,海军是故意放慢节奏,把这艘船当成“技术尺子”,一点点量清楚电磁弹射的真实本事。 比如弹射系统的能源匹配,福建舰是常规动力,虽然马伟明院士团队的中压直流系统已经很牛了,但试来试去发现,要是遇上高强度作战,连续弹射十几架战机后,动力系统还是得“喘口气”。还有甲板布局,空警-600上舰后才发现,现有的调度路线虽然能用,但要是换更大的舰载无人机,还得再优化。 这些细节不是“毛病”,是只有真刀真枪测试才露得出的“优化空间”,要是急着交付,这些问题就得留到实战中暴露,那才真叫麻烦。 更关键的是,福建舰的试验直接测出了“常规动力的天花板”。去年它穿台海去南海试航时,特意绕着西沙群岛跑了圈长航,结果算下来,要是全程保持高速巡航,燃油补给间隔比辽宁舰、山东舰没强多少。 现在咱们的货轮在印度洋、红海跑个不停,石油、矿产全靠这些“海上生命线”,真要出事,航母得能长期蹲在关键海域护航。常规动力航母总靠补给船“续命”,哪有核动力那样近乎无限的续航靠谱?这答案,就是福建舰用一次次海试试出来的。 所以压根没必要再造第二艘福建舰——央视都明说了,下一代航母要重点搞核动力。你想啊,004型都开工了,10万多吨的吨位,比福建舰大出两万多吨,核反应堆能供上源源不断的电,不光电磁弹射更利索,以后还能装定向能武器,拦导弹跟打游戏似的方便。 要是现在还照着福建舰的模子造,等船下水,核动力的标准都定死了,这不等于刚买完功能机就出了智能手机?咱海军才不会做这种冤大头。 福建舰的“慢”,其实是在给下一代航母画“顶配蓝图”。比如舰岛设计,常规动力得留着大烟道,占了不少甲板空间,核动力不用排烟,舰岛能做的更小巧,舰载机调度效率立马提上来。还有弹药舱,省下来的燃油舱空间能多装一半的导弹和航空燃油,持续打击能力直接翻倍。 这些改进思路,全是靠福建舰在海上一点点试出来的,没有这艘“试验舰”趟路,004型哪能一上来就奔着“世界第一舰”去? 之前有人说“中国没必要搞核动力航母”,这话真没摸着门道。现在咱们的利益早不是守着家门口了,马六甲海峡、霍尔木兹海峡哪处不关乎饭碗?福建舰再能打,跑远了就得靠补给,核动力航母却能在那边待上几个月不用挪窝,这才是真能护住生命线的底气。海军现在磨磨蹭蹭,就是要把所有坑都在福建舰上踩完,等004型出来,直接就是按“实战需求”定制的顶配版本。 所以别再催福建舰啥时候交付了,也别纠结为啥没有同款二号舰。这艘8万多吨的巨舰,本来就不是用来“凑数”的,而是用来给中国航母的“下一站”定标准的。 现在多花点时间把电磁弹射、舰载机协同、甲板调度这些细节磨透,下次核动力航母一亮相,保管比福建舰再上一个台阶。这种“宁慢勿错”的思路,可比急着造几艘船撑场面靠谱多了。
蒸气弹射,弹射过程仅二十秒,为何全甲板冲击却需要四分钟弹射一架。蒸汽弹射,一分
【23评论】【12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