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亏没去摸!”黑龙江一女子和家人自驾游,在G331大兴安岭地区,偶遇一只

慢时光的世界 2025-10-13 12:46:22

“幸亏没去摸!” 黑龙江一女子和家人自驾游,在 G331 大兴安岭地区,偶遇一只野生动物。 女子叫李娟,国庆带着老公张强和 6 岁的女儿去看秋日林海,当时车正开在铺满落叶的松林间公路上,女儿还在后座举着画板画红松,她突然瞥见右侧草丛里窜出个浅棕色身影,比家里的英短猫大了近一倍,耳朵尖那两撮黑毛像插了两根小毛笔。 她立马拍老公胳膊:“快停一下!你看那是不是野猫?长得也太特别了,我拍张照发家庭群!” 张强刚把车速降下来,她就掏出手机调到人像模式,还特意往前凑了凑,想把那动物的眼睛拍清楚 —— 阳光下那双眼泛着浅琥珀色,直勾勾盯着车子,连眨眼都少。 她觉得这 “野猫” 看着温顺,手指都碰到车窗升降键了,想把玻璃摇下来点拍近景,刚摇开一条小缝,张强突然斜眼扫到那动物的爪子,猛地踩了脚刹车,声音都紧了:“别开窗!赶紧关上!那是猞猁!” 他一边慢慢往后倒车,一边指着窗外跟李娟说:“你没看它爪子?比我手掌还宽,尖得能勾住树皮,我前阵子看黑龙江林草局的安全视频,说它能跟狼打架,人家都叫‘屠狼机器’,你这开窗太危险了!” 女儿被爸爸的声音吓了一跳,放下画板问:“爸爸,那是大猫咪吗?我能喂它小鱼干什么?” 李娟赶紧把女儿抱到怀里,这才后知后觉地发现,猞猁虽然体型像猫,可站姿特别挺拔,尾巴短粗,跟家猫的长尾完全不一样,眼神里也没半点温顺劲儿。 事后李娟翻照片才注意,猞猁的前腿肌肉线条特别明显,爪子踩在落叶上没发出一点声音,她跟闺蜜说:“现在想起来还后怕,当时要是真开窗,说不定它以为我们挑衅,直接扑过来了。” 有网友看到她发的视频留言:“我去年去大兴安岭跟户外团,向导特意教我们认猞猁 —— 耳朵带黑毛、尾巴短,见着就得保持 10 米以上距离,我队友想拍视频,向导直接把他手机按下来了。” 还有在林区工作的网友补充:“猞猁一般不主动攻击人,但要是靠近它的活动范围,它会先弓背炸毛,要是还不离开,就会扑上来,去年有个护林员巡山,跟猞猁对视后慢慢后退,才没出事。” 查黑龙江省林业和草原局 2025 年发布的《大兴安岭野生动物安全防护指南》,里面明确写着猞猁属于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秋季为活跃期,G331 沿线林区为主要活动区域,遇猞猁需保持 15 米以上安全距离,禁止开窗、投喂或下车,车内玻璃可有效阻挡潜在攻击。 《中国国家地理》2024 年第 10 期也提到,猞猁的咬合力可达 300 牛顿,能一口咬断狍子的脖子,“屠狼机器” 的名号源于其灵活的战术 —— 会绕树躲避狼的追击,待狼疲惫后从侧面突袭,在野外几乎无天敌。 现在李娟再跟朋友聊自驾,都会特意提醒:“去林区玩先查清楚当地野生动物的特征,别像我似的,把危险动物当宠物,安全第一才是真的。” 你们自驾去野外的时候,有没有遇到过看着像常见动物、其实很危险的野生动物呀?当时你们是怎么应对的,能不能跟大家分享分享经验?

0 阅读:0
慢时光的世界

慢时光的世界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