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双让全网疯抢的蓝凉鞋,终于没人敢说“疼得值了”。 三个月前,小红书上满是女孩们贴着创可贴、踩着雾蓝凉鞋的自拍,配文是“痛到哭但腿长两米”。 没人当真,直到韩国快闪店三小时卖空,义乌工厂72小时全球发货,一条鞋带卖出了37倍的情绪溢价。 可没人想到,这波“痛感营销”的狂欢,只持续了30天。 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点名了,说“磨出血”“痛到哭”是违背公序良俗的广告。 小红书连夜清理1800条笔记,给剩下的2300条加了折叠提示——“穿着不当可能引发足部健康风险”。 数据很直接:被标签的笔记,互动直接砍掉四成。 韩国那边更狠。 首尔消费者院抽检的四批鞋,100%磨破皮。 压力值超标68%,三大百货直接停了同类新品上架。 不是不卖,是不敢卖了。 义乌的工厂也没闲着。10月5日,30家老板坐在一起,连夜改版。 加了3毫米的TPU软边,把磨脚率从“正常现象”压到15%以内。 出货时间从72小时拉长到96小时——多花的这24小时,是热压、是质检,是第一次,把“不伤脚”写进生产标准。 医生也站出来了。 中华医学会发提示:连续穿超4小时,脚背剪切力翻三倍,感染风险飙升。 人民日报转载后,话题阅读破2.3亿。 热搜里不再是“神仙凉鞋”,而是“医生不建议长时间穿”。 有人还在二手平台高价收“未磨原版”,95新能加价18%。 他们要的不是鞋,是那张能发朋友圈的“疼痛勋章”。 但更多人开始换鞋了。 软边2.0版刚上架,订单就排到了下周。 不是不爱美,是终于有人告诉他们:美,不该以伤口为代价。 曾经,流量靠的是让人疼。 现在,活下来靠的是让人不疼。 当“痛感”被官方定性为不良营销,供应链跑赢的,不再是速度,而是良心。
男子高铁上猥亵7岁女童事件中,两个细节证明男子品行恶劣!1、当女孩妈妈发现男
【3评论】【7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