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资深评论员谢寒冰呼吁说: 大陆不要再对台湾让利了,你再让利,台湾人也不会感激

思念蚀骨灼心 2025-10-12 00:03:19

台湾资深评论员谢寒冰呼吁说: 大陆不要再对台湾让利了,你再让利,台湾人也不会感激,反而还觉得是大陆是在求他们。 先不说别的,单说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也就是常说的那个给台湾省实打实好处的协议,大陆这边的诚意简直快溢出来了。当时大陆给台湾开放的减税项目足足有539项,全是石化、纺织、机械这些台湾省急需卖出去的东西,而台湾给大陆开放的才267项,农产品还死活不肯放开。 从2011年到2019年上半年,光这一项协议就帮台湾省企业省了近69亿美元的关税,近几年每年省的钱都超过 10 亿美元,这可不是小数目,相当于白给的利润。 农渔业这块的让利更实在,大陆主动把台湾的文心兰、石斑鱼这些18项农渔产品的关税降到零,原本平均13.3%的税说免就免。 就拿石斑鱼来说,大陆直接成了它的主要市场,占了台湾省出口值的七成以上。从2010年到2018年,台湾省农渔产品对大陆出口翻了1.6倍还多,两岸农渔产品贸易额从23亿多美元涨到37亿多美元,大陆妥妥的是台湾农渔产品外销的第一大靠山。 后来又出台的26条措施更是把让利范围扩得更广,台资企业能和大陆企业一样搞5G 研发、建主题公园,甚至能参与机场建设和运营,金融机构还能去开小额贷款公司、发债券。 对台湾同胞个人也一样,持居住证就能和大陆居民一样买房,在大陆工作的能评职称,台湾的运动员能以内援身份打大陆的足球、篮球职业联赛,连台商子女在大陆读完高中都能考高职院校,这些便利哪一项不是花心思设计的。 厦门集美区为了引台湾人才,企业引进符合条件的台胞能拿最高10万元补贴,台青创业给30万启动资金,租房每月补2000块,运营得好的创业基地最高奖500万,政策红利给得相当足。 可这些好处到了台湾省那边,愣是被扭曲成了另一副模样。就说2021 年的菠萝风波,大陆只是因为检疫问题暂停进口,结果岛内绿营名嘴们集体上演荒诞戏码。有个叫黄创夏的居然说每人每天吃18公斤,连吃两周就能解决,这话一出来直接成了两岸的笑料。 还有人说台湾菠萝出口大陆只要长得像就行,把萝卜弄成菠萝样都能卖,甚至造谣说大陆是因为吃不起才暂停进口。更讽刺的是,台农委会说菠萝合格率99.79%,后来被揭发是退运的不算在内,这算法简直把人当傻子糊弄。 民进党当局不仅不引导民众认清事实,反而跟着煽风点火。大陆之前因为检疫问题十次通知台湾省菠萝有问题,他们全当耳旁风,出事后反而倒打一耙说大陆搞政治操作,还嚷嚷着要去国际组织申诉,却绝口不提台湾省自己还禁止着大陆600多项农产品进口。 政客们忙着印"吃凤梨挺果农"的海报作秀,给点补贴糊弄事,真正帮果农解决销路的实事一件没干,果农都忍不住吐槽钱不知道进了谁的口袋,光表演填不饱肚子。 最让人无奈的是,明明台湾省对大陆的经济依存度都超过43% 了,2020年两岸贸易顺差就有1400多亿美元,这些钱里一大半都来自大陆的让利政策,但岛内不少人还真觉得是大陆求着他们。 台企靠着大陆的关税减免赚得盆满钵满,转头就跟着绿营喊"经济自主";台青拿着大陆的创业补贴开公司,回去却被洗脑说这是"统战手段"。大陆这边一门心思分享发展机遇,那边却把好心当成驴肝肺,还得被倒打一耙说"别有用心",这种让利换来的不是感激,反而是莫名的优越感,也难怪谢寒冰会呼吁别再这么干了。 大陆的让利本是出于同胞情谊,想让台湾民众实实在在享受到好处,可架不住有人刻意引导偏见,把善意扭曲成算计,到最后让利的成了 "求人者",受益的反倒成了"施舍者",这买卖确实做得太憋屈了。

0 阅读:72

猜你喜欢

思念蚀骨灼心

思念蚀骨灼心

思念蚀骨灼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