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科罗拉多州三个美国男子,把中国产的叉车撕了原标签,换上“美国制造”的铭牌

史之春 2025-10-10 17:42:05

美国科罗拉多州三个美国男子,把中国产的叉车撕了原标签,换上 “美国制造” 的铭牌就敢卖给美军,结果被联邦陪审团正式起诉。   这仨人敢冒这么大风险,说到底还是 “钱” 和 “漏洞” 给的胆子。美军的采购订单利润高得吓人,普通民用叉车卖几万美金,只要贴上 “军用” 和 “美国制造” 的标签,价格能翻两三倍,中间的差价足够让人铤而走险。   更关键的是,美军采购审核有不少空子可钻 —— 虽然有 MIL-STD 这套号称 “黄金标准” 的质量体系,规定了从材料到测试的各种要求,但对于叉车这种后勤装备,有时只看最终性能和表面的 “本土制造” 铭牌,不会追着查每颗螺丝的产地。这三人就是摸准了这点,觉得撕了标签换个牌,只要叉车能正常干活,就查不出来。   他们敢这么干,还有个底气是中国叉车的质量真靠得住。现在全球卖得好的叉车里,中国牌子占了不少份额,连美国本土市场都有咱们的工厂和生产线,技术早就不是当年的 “低端货” 了。   美军用的叉车要扛得住仓库里的重活,还得适应不同环境,中国产的叉车早就通过了各种严苛测试,比如在极端温度、振动环境下都能正常运转,跟美国本土产的比没差别。要是换了质量差的杂牌货,用两天就出故障,早露馅了,正因为中国叉车靠谱,这仨人才敢放心换标。   这事一曝光,先戳破的真相就是中国制造业的实力藏不住了。以前不少人觉得 “中国制造” 就是便宜,现在可不是这样。全球 20 强叉车供应商里,中国企业的身影越来越多,不仅卖得多,还能在美国乔治亚州建工厂、搞并购,跟丰田、科朗这些老牌企业抢市场。   连美军自己可能都没察觉,说不定之前用过的不少后勤装备,核心部件就是中国造的。毕竟咱们造的叉车不仅质量过硬,价格还比美国本土的便宜不少,美国厂商自己都在想办法精简成本,哪能跟咱们比性价比?   更打脸的是第二个真相:美国的 “本土制造执念” 早成了笑话。美国一直喊 “制造业回流”,要求军方采购优先选本土产品,可现实是本土叉车产能根本跟不上。像美国有名的科朗设备公司,就算砸 1300 万美元扩建工厂,产量还是赶不上需求,而且造出来的叉车价格居高不下。   海斯特 - 耶鲁这些集团,要么靠收购中国企业补技术短板,要么得优化供应链才能降低成本,哪有 “本土制造” 说的那么风光?军方要的叉车数量多、交货急,本土工厂供不上,只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这才给了造假者机会。   这三个被起诉的美国人,说白了就是替美国制造业的 “虚胖” 背了锅。美国嘴上喊着 “本土制造”,实际产业链早就有漏洞了 —— 高端的核心部件可能还能造,但像叉车这种实用型装备,成本降不下来、产能提不上来,只能依赖进口。   可政策又逼着必须 “美国制造”,下面的人要么拿不到订单,要么就只能像这仨人一样造假。真要追究起来,该怪的是那些喊着 “回流” 却解决不了实际问题的政客,还有那些效率低、成本高的本土厂商,哪能让三个小商人扛下所有?   美军自己也挺矛盾,一方面要守着 “本土制造” 的规矩,另一方面又离不开性价比高的中国造。就像之前有报道说,连美军的一些电子元器件,都得从符合 MIL 标准的中国供应商那买,因为本土产能根本不够。这次叉车造假案,不过是把这种矛盾摆到了台面上:执念撑着面子,现实却需要里子,最后只能闹出这种笑话。   现在这仨人面临起诉,可能要赔一大笔钱还得坐牢,可美国制造业的 “虚胖” 问题没解决,以后说不定还会有别人干类似的事。毕竟只要 “本土制造” 的架子还端着,实际供需的缺口还在,性价比高的中国造就有市场,总会有人想钻空子。   这事儿也给大家提了个醒:制造业的实力不是靠嘴喊出来的,执念再深,也顶不过实实在在的质量和性价比,真要比实力,还得拿产品说话,耍小聪明、搞虚的,迟早得露馅。

0 阅读:54
史之春

史之春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