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解体时,俄国放弃了外高加索三国、中亚五国,为何紧握外东北? 先说外高加索和中亚的情况,这些地区虽然在苏联时期属于加盟共和国,但它们与俄罗斯的联系并不像表面看起来那么紧密。 苏联之所以能把这些地方纳入版图,更多靠的是历史进程中的军事力量和意识形态统一,而不是文化、语言或者民族上的深度融合。 尤其是中亚五国,地理上本就偏远,经济发展模式也与俄罗斯存在结构性差异。在苏联解体的那个节点,俄罗斯自身都顾不过来了,叶利钦政府更关心的是如何稳住国内局势,怎么可能还有精力和资源去维持这些远离中心的“外围领地”。 再说了,那时候西方国家也在不断施压,要求俄罗斯尊重各共和国的自决权,国际舆论一边倒,俄国即使有心,也实在无力回天。于是就出现了那个历史性的结果:这些国家独立了,俄罗斯点头了,没准心里还松了一口气。 回头看外东北这个问题,就完全不是一个思路了。外东北虽然地处边陲,但对于俄罗斯而言,它的战略地位重要得不能再重要。 首先这里是俄罗斯通向太平洋的重要门户,像海参崴、纳霍德卡这些港口,哪一个不是俄国梦寐以求的出海口?俄国虽然国土辽阔,但真正可以全年无冰港通航的地方并不多,太平洋沿岸这点资源简直是命根子。 你让他放弃这些地方?那简直是切断了东部脉络。再者,外东北紧邻中国、朝鲜、日本等国家,是俄国在东亚的现实存在感所在。 如果失去这个地带,俄罗斯不仅战略纵深被压缩,而且在亚太事务中也几乎没有发言权了。这对一个曾经的超级大国来说,简直是不可想象的局面。 更重要的一点是,外东北和俄罗斯本土之间并没有像高加索山脉、中亚沙漠那样的天然屏障,地理上属于一体化程度更高的区域。 从苏联早期起,这里就不断有俄罗斯族移民迁入,随着工业化进程推进,城市建设、资源开发都是由俄族主导,民族构成上与俄罗斯本土地区的差别并不大。 这种融合带来了一个很现实的问题:哪怕苏联解体了,这块地也已经“俄化”得差不多了,俄国政府自然可以理直气壮地说,这是自己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你说高加索和中亚,民族上本来就各有各的文化传统,独立出去还说得过去;但外东北,如果说要独立或者“回归”谁,那才真会引起俄罗斯社会的集体紧张。 而且别忘了,苏联解体后,俄罗斯面临的是国内外双重压力,经济濒临崩溃,国际地位急剧下降。 在这种时候,俄国最不能容忍的,就是进一步的领土丧失或边疆动荡。外东北就是那种一旦松动,就可能引发连锁反应的敏感地区。 保持对这里的牢牢控制,是俄国稳定边疆、维持大国姿态的最低要求。哪怕国内财政再紧张,远东补贴也从来没断过,甚至还搞了什么“远东一公顷”计划,鼓励民众去开发。你说这不是在“死守”还能是啥? 从更大的历史角度来看,俄罗斯对远东的执着也不是苏联时代才有的。从沙皇时期起,俄国东扩的路径就已经把远东纳入了国家发展战略。 彼得大帝时期的“向东看”思维,到了苏联时期变成了工业化、军事化的现实操作,再到今天,普京政府又把远东发展作为国家战略。 你会发现,几乎每一任领导人都在强调远东的重要性。这个地方不仅是资源宝地,更是俄罗斯摆脱对欧洲依赖、全面转向亚太的“跳板”。 哪怕是现在中俄关系再怎么友好,俄国也不可能在这个问题上有丝毫松懈。毕竟,地缘政治里没有永恒的朋友,只有永恒的利益。 所以说,苏联解体时俄国放弃了外高加索三国和中亚五国,是因为代价太高、利益不够、现实无奈,而死守外东北,则是因为战略价值极高、历史融合度深、社会认同强,再加上对未来地缘竞争的预判。 这不是简单的“谁愿意谁留下”,也不是“谁闹独立就让谁走”,而是一场关于国家命运、战略布局和现实权衡的复杂博弈。
苏联解体时,俄国放弃了外高加索三国、中亚五国,为何紧握外东北? 先说外高加索
景铄看科技
2025-10-10 17:33:38
0
阅读: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