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7年10月,保卫人员向许世友报告:司令,有人要见你,许世友吼了一声:不见,

一桐评这个去 2025-10-10 00:04:55

1967年10月,保卫人员向许世友报告:司令,有人要见你,许世友吼了一声:不见,当许世友一听是陶勇的4个孩子时,立即叫警卫员去接……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1967年秋,南京的秋风带着一丝凉意,这个时刻,许世友将军正忙着处理一堆急需批阅的文件,他是南京军区的司令员,每天都有成千上万的事情等着他处理,东南沿海的防务压力,时局的复杂性,外加大量的军事报告,让许世友的生活变得异常繁忙,但有一件事,他永远不能忽视——那就是对战友的情谊。   许世友的工作日常可以用“严苛”来形容,他总是直言不讳,严格要求部队,办事从不拖沓,可在对待战友和家人时,他的另一面才显现出来,1967年10月,陶勇将军的四个孩子来到许世友的办公室求助,陶勇与许世友是战友,许世友的反应也异常迅速,甚至没有任何犹豫,当听到陶勇的孩子们已经走到门口时,许世友几乎是立刻站起来,走向他们。   陶勇,这个名字在许世友心中有着特殊的分量,战争年代,两人曾一起浴血奋战,数次在生死边缘并肩作战,陶勇在战争中的表现堪称传奇,特别是在苏中战役中,他七战七捷,威震敌胆,许世友深知,陶勇不仅是战场上的猛将,也是值得托付一生的朋友,1967年1月,陶勇意外离世,给许世友带来了巨大的打击,他知道,陶勇不再了,但陶勇的孩子们还需要照顾。   当四个孩子站在许世友办公室门外时,他们的衣着破旧,面容局促不安,虽然他们是将军的后代,但这并不能改变他们眼前的困境,许世友并没有对他们的身份产生丝毫优越感,反而看到孩子们身上的窘迫,他心里有种不由自主的心疼,他没有犹豫,立即让炊事班准备饭菜,还亲自给孩子们夹红烧肉,那一刻,许世友深知,这不仅是为了填饱他们的肚子,更是要在精神上给予他们温暖。   这次见面,许世友不仅关心孩子们的饮食问题,还立即着手解决他们的生活困境,他通过后勤部,安排每月从自己的工资中扣除一定金额来帮助孩子们度过难关,三十元,这个金额对于那个年代的普通工人来说相当不小,许世友在为孩子们提供帮助时,完全不计较自己的损失,只想着如何让孩子们能够有一个较为安稳的生活。   许世友不仅在经济上伸出援手,他还时刻关注孩子们的成长与未来,他打电话给上海警备区,要求一定要为陶勇的孩子们解决生活保障问题,他让陶勇的三个儿子在部队接受坦克训练,为女儿们安排到部队医院学习医护工作,对于许世友来说,解决孩子们的生活问题仅仅是第一步,帮助他们成长,才是最重要的,他希望他们能够在军队中找到自己的一席之地,过上有意义的生活。   陶勇的子女们也感受到了许世友无微不至的关怀,他们的生活逐渐安定下来,男孩子们在部队中锤炼出一身本领,女孩子们也在医院里学到了医疗技能,许世友为陶勇的孩子们所做的一切,远远超过了一个战友应尽的义务,这种帮助不仅仅是物质上的,更多的是情感上的支持,他让陶勇的孩子们知道,尽管他们失去了父亲,但他们永远不会失去战友和朋友。   时间过去了多年,陶勇的孩子们渐渐长大,有了自己的事业和家庭,每年清明,他们都会在父亲的墓前放上一瓶茅台酒,纪念这段跨越生死的战友情谊,这些孩子们明白,许世友的关怀成了他们人生中最重要的支持,在他们的心中,许世友不仅仅是一个军事指挥官,更是他们心中的“父亲”,每当他们遇到困难时,许世友的精神与情义,总是让他们感到无比的温暖。   许世友和陶勇的友情,早已超越了战场上的生死之交,成为了现实生活中的深情厚谊,许世友的关爱,让陶勇的孩子们的未来得以延续;而陶勇的孩子们,也以他们自己的方式继续延续着那份不灭的情义,无论时光如何流逝,这段故事,始终铭刻在南京军区的历史上,也深深扎根在每一个曾经见证过这段友谊的人心中。   信息来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开国将军许世友》2019-08-01      

0 阅读:0
一桐评这个去

一桐评这个去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