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淮海战役总指挥,以60万战胜80万的战争奇迹,刘伯承本应对此战感到万分骄傲,但是在往后的余生里,他却很少提及。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更多优质的内容,感谢您的支持! 淮海战役是解放战争的关键一役,也是中国近现代史上最惨烈、最壮阔的战役之一。1948年冬到1949年初,66天的鏖战几乎把整个华东大地变成了火海。战场以徐州为中心,东到海州、西至商丘、北到临城、南抵淮河,几乎覆盖了半个华东地区。 参战的解放军总兵力只有60万,而国民党军则有80万之众,装备先进、火力强大,坦克、火炮数量远超我军。然而,最终的结果却是解放军以少胜多,歼灭、改编国民党军55.5万余人,一举解放长江中下游以北的大部分地区,为全国解放奠定了坚实基础。 这场决定中国命运的战役,被称作奇迹绝非夸张。战役分为三个阶段推进,每一步都血流成河。首先是围歼黄百韬兵团。 当时黄百韬企图向徐州方向撤退,华野战士死守碾庄圩,硬是用人命填住缺口,牢牢把敌人困死在围里。紧接着进入第二阶段,围攻黄维兵团。 这支部队是蒋介石的王牌,全机械化装备,战斗力极强。大王庄一战,解放军与敌人昼夜拉锯,7个主力团几乎打光,单日伤亡5000余人。前线无数战士以血肉之躯撕开敌人的防线,甚至有人在重伤后仍咬牙继续战斗。 排长孔金胜腹部被击穿,仍将肠子塞回腹中,左手按伤口,右手抄铁锨砍敌,直到壮烈牺牲。最后一步是围歼杜聿明集团。 敌军企图突围,华野士兵奋起追击,甚至缴获敌军卡车,驾驶追击敌坦克,硬生生缴获多辆装甲车,骑兵团则连续急行军百余里截获坦克,场面令人热血沸腾。 整个战役的宏大战略与精准指挥,离不开刘伯承的决策。当时中央原计划仅局部作战,即所谓“小淮海”。刘伯承察觉战机稍纵即逝,主张扩大作战范围,切断徐蚌线,彻底围歼敌军,形成“瓮中捉鳖”之势。 事实证明,这一判断极其正确,宿县被攻克后,敌人完全被围困,只能坐以待毙。面对黄维兵团,他提出“吃一个、夹一个、看一个”的作战原则,既有主攻目标,又能牵制敌军增援,保证战役节奏。 装备不足时,他和战士们一起想办法,用汽油桶和炸药自制“飞雷”,能将炸药掷到敌人阵地深处,专打坦克和碉堡。更巧妙的是,他成功策动国民党110师师长廖运周起义,直接粉碎了敌军的突围计划。 然而,淮海战役的胜利不仅靠部队浴血奋战,更靠广大人民群众倾力支援。江苏、山东、河南、安徽、河北五省的543万民工自愿参加支前,把物资送到枪口下。 山东老乡唐和恩推着独轮车从山东走到安徽,2500里路上刻满了地名,装的全是前线急需的粮食弹药。家乡妇女连夜做军鞋、磨面粉,有的老人把攒了多年的鸡蛋送到前线,只为让战士们补补身子。 那时运输条件极差,没有多少汽车,民工们冒着炮火肩挑背扛,硬是运送粮食9.6亿斤、担架20.6万副、转运伤员11万余人。正如陈毅后来所言,“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 外界常称刘伯承是“军神”,一生百战百胜。然而,晚年的刘伯承极少提及淮海战役,甚至连战争片都不愿意看。 战役结束后,他常做噩梦,梦到无数年轻的寡妇、白发的父母向他哭诉要回亲人,惊醒时枕头湿透。他深知,胜利不是数字的游戏,而是用生命堆砌出的血路。 淮海战役中,解放军牺牲13.6万余人,其中许多是家里的独子、顶梁柱,他们的名字成为墓碑上的刻痕,再也回不了家。 今天回望这场战役,不能只看到战果和荣耀,更要看到背后的代价。正是无数烈士的鲜血、543万民工的血汗,才换来江北的解放和全国胜利的希望。 和平从来不是天降的礼物,而是千千万万无名英雄用血肉之躯争来的。真正的英雄不是赢得胜利后洋洋得意,而是始终记得战争的代价,懂得敬畏生命。 信源:从老子反战到刘伯承拒看战争片——陕西工人报
作为淮海战役总指挥,以60万战胜80万的战争奇迹,刘伯承本应对此战感到万分骄傲,
颜冬白云
2025-10-09 21:45:45
0
阅读: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