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母上为什么要养猫?是为了抓老鼠?那你就错了,现在航母上的猫可不是为了抓老鼠,而

戴婚纱聊军事 2025-10-07 14:22:52

航母上为什么要养猫?是为了抓老鼠?那你就错了,现在航母上的猫可不是为了抓老鼠,而是另有一项无可替代的用途。 有人打趣这是“用生物战对付鼠患”,但真正了解航母运作的人都知道,这只猫的存在,早已不是为了抓老鼠那么简单。 要搞懂这事儿,得先说说航母上的老鼠有多难缠。 这些小东西登舰的法子多得很:造船厂施工时躲进舱体缝隙“搭便车”,靠港补给时顺着缆绳爬上来,甚至藏在粮食物资里混上舰。 一旦上了舰,航母几千个舱室、纵横交错的管线就是它们的“迷宫堡垒”。 美军“罗斯福”号就吃过大亏,舰载机准备起飞时突然发现油路电缆被老鼠咬穿,紧急停飞排查耽误了好几天任务进度。 更要命的是,老鼠携带的沙门氏菌、汉坦病毒在封闭空间里极易扩散,几千名舰员的健康随时受威胁。 最初美军也走了“传统路线”,养猫。 这法子在大航海时代确实管用,1949年英国“紫石英号”上的猫西蒙,在战火中抓鼠护粮还获了迪肯勋章,成了唯一获此殊荣的猫。 美军航母上的猫刚开始也见效,老鼠活动频率降了四成。 可时间一长,画风就变了:舰员们把猫当宝贝,天天喂罐头、做暖窝,猫渐渐懒得动了,见了老鼠都躲着走。 养猫不行,美军又寄希望于高科技,花几百万美元买了红外线振动仪、超声波驱鼠器。 可航母内部电磁环境复杂,声波根本覆盖不了所有角落,老鼠照样横行。 更糟的是,驱鼠设备的振动信号还会干扰导航系统,没治住老鼠反倒添了新麻烦。 据统计,美军每年光修被老鼠咬坏的设备就得花1800万美元,鼠患却始终没根治。 但即便如此,他们也没赶走这些猫,澳洲海军研究显示。 反观中国海军,走了一条完全不同的路。 辽宁舰刚入列时也发现过鼠迹,管道上的咬痕让舰员们警惕起来,但大家没想着找“天敌”,而是琢磨“怎么让老鼠上不了舰、藏不住身”。 靠港时,所有缆绳都套上不锈钢防鼠板,网格细得能卡住老鼠脑袋,任它们怎么爬都上不。 舱内防护更细致。管线穿过舱室的缝隙都装了氟硅橡胶密封圈,老鼠啃不动还怕上面的倒刺,2016年辽宁舰试装后,管线附近就再没见过鼠迹。 到了福建舰,还加了振动传感器,50克重的小老鼠爬过都能被探测到,已经靠这抓住过三批“入侵者”。 这套看似“笨拙”的办法效果惊人:从辽宁舰到福建舰,十年没发生过一起鼠患导致的故障。 每年防鼠成本还不到300万人民币,连美军的零头都不到。 这背后根本不是技术差距,而是管理逻辑的不同。 美军习惯找“快速解决方案”,靠猫或高科技的“外力”治鼠,却忽视了航母封闭系统的复杂性。 如今再看航母上的猫,确实早不是捕鼠工具了。 俄罗斯核潜艇上的猫陪着船员在深海潜伏,美国“卡尔·杜威”号的舰猫“闪电”有50多万粉丝,它们是钢铁巨舰上的温情符号,是缓解压力的精神支柱。 说到底,航母上的猫该不该养、能不能解决问题,从来不是猫的问题,而是人的问题。 美军的困境和中国海军的成效证明:在高度复杂的作战平台上,真正的安全防线不在猫爪上,而在每一个被重视的细节里。 鼠患场景下的“舰猫依赖”与“系统预防”,藏着的正是两种战斗力建设逻辑的差异。 信息来源:国际在线2017-05-04发布:俄罗斯“水手猫”随军舰赴叙利亚 靠卖萌抚慰军心

0 阅读:46

评论列表

买火柴的怪蜀黍

买火柴的怪蜀黍

3
2025-10-07 14:53

你说不是为了抓老鼠,结果还是抓老鼠……说话跟放屁没两样……

猜你喜欢

戴婚纱聊军事

戴婚纱聊军事

戴婚纱聊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