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九三大阅兵中首次公开亮相具有全球打击能力的东风-5C洲际导弹以后,大家才发现,

史鉴奇谈 2025-10-03 10:01:43

在九三大阅兵中首次公开亮相具有全球打击能力的东风-5C洲际导弹以后,大家才发现,东风-5C已经成为全球唯一的重型洲际弹道导弹。   这话可不是吹牛。导弹技术专家杨承军教授专门分析过,东风-5C的射程突破了20000公里大关。   地球周长也就40000公里左右。这意味着东风-5C从中国本土发射,能打到地球任何一个角落。   它不光能走北极弹道这条常规路线,还能飞越南极大陆,从敌人完全想不到的方向发起攻击。   这种全方位打击能力,直接颠覆了传统反导体系的防御逻辑。以前那些所谓的地理屏障,在东风-5C面前根本不管用。   要知道,目前全球现役射程最远的俄罗斯“萨尔马特”导弹,公开射程也才18000公里。   美国的“民兵-3”更差,射程只有13000公里。中国自己的东风-41,射程在12000至15000公里之间。   这些导弹跟东风-5C比起来,在射程上都差了一截。   有人可能会说,潜射导弹也能全球打击。但潜射导弹得靠核潜艇靠近目标海域才行,跟东风-5C从固定发射场就能覆盖全球完全不是一个概念。   历史上有些国家搞过轨道轰炸系统,理论上能实现无限射程,但目前没有任何证据表明这种系统已经投入实战。   所以说,东风-5C是人类首款真正意义上能从单一固定位置打击全球任意目标的“球际导弹”。   东风-5C的厉害之处可不止射程。它是东风-5家族几十年技术沉淀的集大成者。   传统液体燃料导弹有个通病,燃料加注麻烦,发射准备时间长。但东风-5C不一样,它采用了模块化结构,用三辆运输车分段运输。   这一改进大幅缩短了发射准备时间,让它在瞬息万变的战略博弈中能更快反应。   它的飞行速度也相当惊人。专家估算,东风-5C再入大气层时的速度能达到数十马赫。   这个速度有多恐怖?当今世界所有现役的弹道导弹拦截系统,在它面前都很难发挥作用。   拦截系统的预警和反应窗口被压缩到了极限,想成功拦截几乎不可能。   在突防能力上,东风-5C更是下足了功夫。中国早就掌握了分导式弹头技术,东风-5C肯定也用上了。   它能携带多枚分导式弹头,还能搭配诱饵弹。这些弹头既可以是核弹头,也可以是常规弹头。   对手的防御系统根本分不清哪个是真弹头,哪个是诱饵,拦截难度呈几何级上升。   更值得一提的是,以中国现在在高超音速武器领域的实力,东风-5C说不定还搭载了高超音速弹头。   要是真这样,那它的突防能力会更上一层楼。   打击精度方面,东风-5C也毫不含糊。它融合了惯性制导、星光制导等多种先进技术,还接入了我国自主研发的北斗全球卫星导航系统。   有了北斗的高精度加持,东风-5C飞行20000公里后,打击精度能媲美中近程战术导弹。   这意味着它不光能打大范围目标,还能精准打击敌方的加固指挥中心、导弹发射井等高危价值目标。   东风-5C采用地下发射井部署方式。这些深埋地下的发射井经过特殊加固,抗打击能力极强。   就算遭遇敌方首轮核打击,它们也能扛住,确保我国拥有可靠的二次核反击能力。   这种生存能力,让东风-5C成为我国战略威慑力量的定海神针。   对比美国的下一代井基洲际导弹“哨兵”,东风-5C的优势就更明显了。   “哨兵”导弹原定用来替代“民兵-3”,但现在迟迟没能研发成功。   一边是东风-5C高调亮相,一边是“哨兵”难产,美俄在陆基重型洲际导弹领域的差距,已经越来越明显。   东风-5C的横空出世,不光提升了中国的战略威慑力,还标志着我国在航天科技和工程学领域达到了新高度。   它身上融合了无数科研人员的智慧,是中国国防工业实力的最佳证明。   可能有人会问,中国发展这么厉害的导弹,是不是要搞霸权主义?完全不是。   杨承军教授说得很清楚,东风-5C的研发和部署,完全符合我国的核战略。   中国一直奉行防御性核政策,发展战略核力量,只是为了打破个别国家的核威慑、核讹诈和核垄断。   东风-5C的“全时戒备”,是为了慑止外来侵略,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   它就像一把守护和平的利剑,平时静静伫立,一旦有敌人来犯,就能给予致命反击。   现在,东风-5C已经成为我国三位一体核威慑体系中陆基力量的核心。   它跟海基潜射导弹、空基战略轰炸机相互配合,构建起一道坚不可摧的战略防线。   这道防线,让任何对中国图谋不轨的国家都不敢轻举妄动。   东风-5C的亮相,也让世界看到了中国国防科技的进步。从1984年东风-5首次在阅兵中亮相,到如今东风-5C成为全球顶尖的“球际导弹”,中国导弹技术走过了一条艰辛却辉煌的道路。   官方信源:新华社《核导弹第二方队:“东风-5C”液体洲际战略核导弹亮相》

0 阅读:30
史鉴奇谈

史鉴奇谈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