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囊肿 —— 这张压箱底的方子,我用了 50 年! 【组方】:黄芪、党参、白术、茯苓、山药、山茱萸、泽泻、车前子、三棱、莪术。 【功效】:健脾补肾,利湿化痰,活血化瘀,软坚散结。【用法】:水煎服,每日 1 剂,分 2 次温服。【症见】:肾囊肿(脾肾两虚,痰湿瘀阻型),腰部胀痛,神疲乏力,腰膝酸软,腹胀纳差,小便不利,舌淡胖,边有齿痕,苔白腻,脉沉细。 【加减】:若腰部疼痛剧烈加延胡索、杜仲;若水肿明显加猪苓、薏苡仁;若气短自汗加防风、浮小麦;若大便溏薄加芡实、肉豆蔻。 肾囊肿之症,多因脾肾亏虚,水湿运化失常,痰湿内生,气血运行不畅,瘀血阻滞,痰湿与瘀血相互搏结,积聚于肾,发为囊肿。 治疗当以健脾补肾、利湿化痰、活血化瘀为法。方中黄芪、党参、白术、茯苓、山药健脾益气,增强脾胃运化功能;山茱萸补肾固精;泽泻、车前子利水渗湿,使痰湿从小便而出;三棱、莪术活血化瘀,软坚散结,消散囊肿积聚。 诸药合用,脾气得健,肾气得补,痰湿得化,瘀血得散,囊肿自消。此方攻补兼施,标本同治,临床应用,屡见成效。 给大家讲个临床医案。 我 2022 年的一位患者,李先生,52 岁,体检发现右肾囊肿,大小约 3.0cm×2.5cm,近三个月来自觉腰部胀痛,神疲乏力,腰膝酸软,腹胀,食欲不佳,小便量少。观其舌象,舌淡胖,边有齿痕,苔白腻;切其脉,脉沉细。 李先生的情况属中医 “积聚” 范畴,辨证为脾肾两虚,痰湿瘀阻。治宜健脾补肾,利湿化痰,活血化瘀。 开方: 黄芪、党参、白术、茯苓、山药、山茱萸、泽泻、车前子、三棱、莪术、延胡索、杜仲。14 剂,水煎服,每日 1 剂,分早晚两次温服。并嘱其注意休息,避免劳累,饮食清淡。 二诊:李先生自述腰部胀痛减轻,神疲乏力、腹胀有所改善,小便量增多。效不更方,守原方再进 14 剂。 三诊:复查右肾囊肿缩小至 2.0cm×1.8cm,诸症明显缓解。嘱其可改用金匮肾气丸合参苓白术散长期调理,并定期复查。 此案例中方药紧扣病机,配伍精妙: 君药:黄芪、党参 —— 大补元气,健脾益气,为补脾之主药,使脾胃运化有力。臣药:白术、茯苓、山药 —— 助君药健脾祛湿,且山药兼能补肾固精,与山茱萸相伍,增强补肾之功,共同针对脾肾两虚之本。佐药:泽泻、车前子 —— 利水渗湿,使痰湿之邪从小便而去;三棱、莪术活血化瘀,软坚散结,消散肾囊肿之积聚,二者一利一散,针对痰湿瘀阻之标。使药:延胡索、杜仲 —— 延胡索行气止痛,杜仲补肝肾、强筋骨,缓解腰部疼痛,引药力直达病所。 全方攻补兼施,标本同治,共奏健脾补肾、利湿化痰、活血化瘀、软坚散结之效,故而能使囊肿缩小,症状改善。 本文所述方药仅为针对特定证型的辨证示例。中医治病,核心在于 “一人一方”,每个人的体质与症状组合皆不相同。因此,切不可不经辨证而自行照方抓药,以免药不对证,延误病情。
调理脾胃的经典名方中医调理脾胃的经典名方,核心在于“辨证施治”——根据脾胃
【10评论】【396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