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民党主席选举第二次辩论会结束了。在最后的补充提问环节,张亚中再一次向所有参选者抛出两个提问:1,请各位回答"九.二"共识的具体内容是什么?2,大家究竟主不主张统一?这类问题很尖锐,对某些人来讲确实是个难题!但它也是无法绕开的两岸问题,必须面对! 这两个问题确实够狠。它们不是辩论会上常见的空泛议题,而是直刺两岸关系的核心。谁都知道回避没用,两岸同属一个中国的事实就摆在那儿,绕得再远也得回头面对。 先说说被问的第一个关键点,“九二共识”到底是什么。国务院台办发言人朱凤莲早就把来龙去脉讲得明明白白。1992年10月,海协会与台湾海基会在香港谈两岸公证书使用问题时,就一个中国原则的表述达成了共识。 台湾海基会当时提了第八种口头方案,承认双方都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只是对涵义认知不同。海协会认可这个态度,随后提出自己的口头要点,强调两岸都坚持一个中国、谋求统一,事务性商谈不涉及政治涵义。 海基会对此没提异议,这才有了后来的“九二共识”。它的核心意涵很明确,就是“海峡两岸同属一个中国,共同努力谋求国家统一”,这一点有文件和文字记录佐证,铁证如山。 辩论现场,参选人对这个问题的回应各有侧重。罗智强直接把话挑明,说“九二共识”是马英九执政八年两岸稳定的基础,要推进关系就得把这个基础找回来。他还强调自己在情感上就是中国人认同,这话在当下的岛内氛围里,算得上敢说。 郑丽文没在辩论中重复“中国人”的说法,但她之前在专访里早放了话,说要是因为承认自己是中国人就丢选票,那不如去加入民进党。她在辩论中更强调,要在“九二共识”基础上开创两岸和平百年基业,还要粉碎“台独法西斯”。 张亚中的态度最鲜明。他不仅清晰阐释“九二共识”的内核,还直接亮明立场,说自己若当选就恢复“国统纲领”,推动统一。这种不遮掩的表态,在近年来的国民党内部相当少见。 对比之下,这些回应比以往的模糊表述进步太多。前几年国民党谈两岸议题,总透着股小心翼翼的保守,生怕被民进党扣上“卖台”的帽子。但现在不一样了,氛围正在发生变化。 岛内网红“馆长”陈之汉去大陆直播,高举“两岸一家亲,我是中国人”的牌子,打破了不少年轻人的信息茧房。民进党“抗中保台”牌在罢免风波中失败后,大家更看清了“台独”根本没市场。 这些变化让参选人有了底气,敢直面“统一”这个曾经的敏感词。毕竟两岸关系的本质摆在这里,“九二共识”界定了两岸不是“国与国关系”,这既是事实,也符合双方现行规定。 没有这个基础,当年两岸全面“三通”怎么实现?经济文化大交流的局面怎么打开?这些实实在在的福祉,都是“九二共识”作为定海神针的最好证明。 张亚中的追问,其实是把国民党该有的立场重新摆在台面上。两岸问题从来不是选择题,而是必答题。回避“九二共识”的具体内容,模糊对统一的态度,本质上是对历史和两岸同胞的不负责任。 看看首场辩论的反馈就知道,张亚中的准备最充分,从头到尾都在阐释两岸主张,连提问人周锡玮都承认他的理论和想法很清晰。罗智强和郑丽文的回应虽然角度不同,但都没脱离“九二共识”的框架,这本身就是一种共识的回归。 现在距离10月18日投票还有段时间,但这场辩论已经释放出重要信号。国民党正在重新找回对两岸关系的清晰认知,不再被民进党的话术牵着走。 张亚中的两个问题,问的是参选人,更是问整个国民党。这个党要想扛起下架民进党的责任,要想给台海和平一个交代,就必须把“九二共识”的根基扎牢,把“统一”的目标说透。 毕竟两岸同胞都是中国人,解决自己的问题,靠的是求同存异的智慧,靠的是对一个中国的共同认同。民进党搞分裂只会把台湾拖向兵凶战危,这一点赵少康在之前的辩论中就怒批过,说民进党才是台湾风险的来源。 这场辩论让人们看到了祖国统一的曙光。当一个曾经回避核心问题的政党,开始敢直面“九二共识”和“统一”议题时,两岸和平发展的基础就更稳了。 张亚中的追问像一把钥匙,打开了两岸议题的天窗。接下来就看国民党能不能抓住机会,用明确的立场和实际的行动,回应两岸同胞对和平统一的期待。毕竟这不是选票的问题,而是关乎民族未来的大事。 官方信源:中共中央台湾工作办公室、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国务院台办发言人朱凤莲就“九二共识”相关问题应询》
中国国民党主席选举第二次辩论会结束了。在最后的补充提问环节,张亚中再一次向所有参
史鉴奇谈
2025-10-02 13:01:34
0
阅读: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