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军飞行员百思不解:每次中国战机伴飞,来的不是歼-20也不是歼-16,偏偏总是一款“老将”歼-11来拦截。 这当然不是说中国空军只有歼-11。美军飞机几乎天天都来,如果每次都派最先进的歼-20去,成本太高了。 歼-20的飞行和维护费用极为昂贵,用它来执行这种日常的消耗性任务,非常不划算。 歼-11就不一样了。这款飞机技术成熟,非常可靠。它的双发动机设计,让飞行员在海上飞行时心里更踏实,万一有台发动机出问题,靠另一台也能飞回来。 这种高可靠性也让它的维护成本相对更低,用它来执行高强度的日常巡逻任务,经济上可持续。 派什么飞机过去,本身就是一种沟通方式。 在敏感空域的近距离接触中,直接派歼-20这种隐身攻击性战机,信号太强烈,容易被看作是挑衅,让局势迅速紧张。这种做法没有必要,也会压缩双方的回旋余地。 歼-11是一款大家都很熟悉的非隐身重型战斗机。派它出面,传递的信息就很清晰:我知道你在这里,这是我的管辖范围,但我不想把事情搞大。 这种做法既表明了立场,守住了底线,又给紧张的局势降了温,是一种更聪明的处理方式。 而且,出来拦截的歼-11从来不是自己一个人。它只是整个防空体系最前面的一部分。 在它的后方,有预警机、地面雷达和数据链组成的一整套信息网络,随时为它提供全面的情报支持。 更远的后方,歼-16和歼-20这些更强的力量也一直处于戒备状态,随时可以升空处理任何突发情况。 今天的歼-11也早已不是原来的老样子。经过现代化升级的歼-11BG,换装了更强的雷达,还能挂载PL-15这种远程空空导弹,战斗力提升了很多。 它在前方监视,就能迫使对方不敢乱动,也限制了美军想用F-22或F-35的隐身优势来掌握主动权的企图。 所以,美军飞行员看到的歼-11,只是中国整个防空体系露出水面的一小部分。 频繁派出歼-11,不是因为没有更好的飞机,而是因为它就是当下最合适的选择。它用最低的成本,传递了最恰当的信号,建立起了一道消耗得起、拖不垮的空中防线。 其实这种做法,也是大国之间一种心照不宣的规则。 俄罗斯在面对北约的抵近侦察时,也总是派他们数量庞大的苏-27、苏-30系列战机去应对,而不是轻易动用苏-57。 原因都一样:用一款性能足够、成本可控的飞机去完成日常消耗任务,既能完成任务,又不至于让局势失控。 这反映出中国空军的自信。我们已经不需要在每一次摩擦中都拿出最顶尖的装备来证明自己,而是更看重节奏和可持续性。 美军想通过频繁的骚扰来消耗我们、摸清我们的底牌,我们就用最务实的方式奉陪到底。
记住,世界上最没用的,就是第二大海军!很多人以为,中国海军疯狂“下饺子”,只是为
【119评论】【125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