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乌龙!在当地时间2025年9月28日,俄军对乌克兰首都基辅大轰炸中,以色列,美

梦想者的权利 2025-09-30 16:15:57

大乌龙!在当地时间2025年9月28日,俄军对乌克兰首都基辅大轰炸中,以色列,美国援助乌克兰军队的俄,多枚“爱国者”防空导弹出现了故障问题。 2025年9月28日,基辅上空火光冲天,俄罗斯空军大规模空袭拉开序幕,乌克兰防空系统紧急启动。 然而,就在各方屏息以待之时,乌军部署的几套“爱国者”导弹系统突然掉了链子,有的导弹直接打偏、有的压根没发射出去。 更尴尬的是,这些故障导弹并非乌克兰自产,而是美以联手援助的“高精尖”。一场原本要打出信心的防守,最后打成了国际军援的“翻车现场”。 这不是乌克兰第一次遭遇俄军空袭,却是近期最猛烈的一次。 俄罗斯国防部称,此次空袭目标明确,打击重点是西方援助的弹药库和防空系统。 从战果看,确实打穿了乌军防线:基辅多处遭到实质性破坏,市中心通讯、能源设施受损严重。 乌克兰方面本该依靠“爱国者”系统稳住局势,结果却出现了尴尬场面,多枚导弹发射后偏离目标,甚至部分导弹直接原地“失联”。 这套由美以共同维护、号称全球最先进的防空系统,在基辅这场硬仗中表现得像个“新兵蛋子”。 这让不少乌克兰军方人士措手不及,也让国际社会对美以援助的可靠性产生了新一轮质疑。 从技术上说,“爱国者”导弹并非第一次被曝出问题。 早在2023年,在沙特和以色列的防御战中,就曾传出导弹失效或拦截失灵的案例。如今的问题出现在乌克兰,显然不是偶然。 据乌克兰军方透露,此次故障的导弹大多来自美军老旧库存,由以色列负责升级改装。 虽然表面上“焕然一新”,但在实战中却暴露出一系列老化痕迹,再加上乌克兰本地缺乏深度维护能力,系统调试和后勤保障都存在隐患。 有专家指出,这类高精度导弹对操作环境极为敏感,而乌克兰的战时条件显然不适合“娇贵型”装备的稳定运行。 一句话总结:导弹是好的,用得不对,等于白搭。 这次“爱国者”失灵,打的不只是导弹,更打在了美以军援的脸上。 尤其是以色列,前脚还在联合国强调“坚定支持乌克兰自卫权”,后脚就被曝出提供的导弹失效,形势颇为尴尬。 当前,特朗普政府在对俄问题上依然延续前任政策,可问题是,援助不是喊口号,战场才是检验真章的地方。 这次事故让乌克兰和西方盟友都不得不重新思考:是不是真把最好的东西送去了前线,还是仅仅为了“表态”? 而以色列方面也面临不小压力,一向自诩“科技强国”的以军怎么也没想到,这次在乌克兰的武器合作会撞上这么大的技术漏洞。 军方内部已展开紧急调查,但从目前情况看,想要彻底洗白并不容易。 值得注意的是,俄军这次空袭选择的时间点和目标,都带有强烈的“针对性”,乌克兰刚刚完成一轮西方防空系统部署,俄军情报似乎已提前掌握了关键节点。 有俄方军事分析人士表示,此次打击采用了“诱饵+实弹”组合策略,先用廉价无人机吸引火力,再用高超音速导弹精准穿透。 在这种多层次攻势下,即便是美制防空系统,也难以保证每枚导弹都能命中。 这背后的意思不言而喻:俄罗斯似乎早已准备好逐一拆解西方的防空神话,而“爱国者”的失灵,正好成了这场战术博弈中最响亮的注脚。 对乌克兰来说,这次不仅是一次战术上的失败,更是一场信心危机,民众看到的不是“爱国者”保卫家园的英姿,而是导弹打偏、城市中弹的无力感。 而对西方来说,问题更加复杂。 一方面,他们不可能眼睁睁看着乌克兰失守;另一方面,持续投入昂贵军备却难以起到实质防御作用,势必引发国内财政和民意上的压力。 尤其是美国,特朗普政府面对国内保守派的“反援助”声音,本就骑虎难下,现在连“明星产品”都掉链子,势必会加剧内部对继续援乌的质疑声。 这场“爱国者翻车事件”,不仅是一次简单的系统故障,更是一次多国军援体系的现实暴露,战争不是秀场,技术也不是万能的遮羞布。 乌克兰前路依旧艰难,而美以在这场地缘游戏中,也必须面对一个问题:当战争进入深水区,靠军援撑得住吗? 眼下,谁都不敢打包票,西方的“技术信仰”正在战场上被一寸寸拷问,而俄罗斯,则像个老猎人,正用一场场实战,拆掉对手的自信。 下次,爱国者,还能行吗?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