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乌军女兵,在接受乌克兰电视台采访,被问到前线当下更缺人,还是更缺无人机时,她表示,前线最缺的是人,如今面临的最大问题,不是缺不缺人的事儿,而是人快打光了。 就说乌军的损失,到今年年初,各类伤亡加起来都快奔70万去了,俄方说去年一年就打没了近60万人,不管哪个数,都足够吓人。 要知道开战的时候,乌克兰还有25万受过北约系统训练的精锐,现在这批人基本都打光了。像第36海军陆战旅这样的部队,名字还在,可里面的士兵早就换了好几茬,新上来的人跟当初的精锐根本没法比。 比战壕里死人更让人揪心的是,整个国家的根基都在晃。现在有八百多万人跑到国外去了,国内能扛枪的核心年龄段男性,战前还有六百多万,现在连三百八十万都不到。 更让人心里发凉的是,去年上半年,国内去世的人是新出生婴儿的三倍。这哪是简单的缺兵啊,这分明是在提前透支整个民族的未来,这笔“生命税”,以后根本没办法还。 为了凑够兵源,乌克兰的征兵已经快到疯狂的地步了。征兵年龄一降再降,从27岁降到25岁,上限却直接拉到60岁,连六旬老人都可能被拉去兵营。 还有个叫“巴士化”的词,去年成了热词,意思就是在公交车上、大街上,说不定什么时候就有人被突然拉走,直接送进部队,跟以前的“抓壮丁”没两样。 这种没章法的动员,把好好的社会都快撕成碎片了。有钱的人花5000美元就能买张假的医疗证明,躲得远远的;可没钱没路子的人,昨天可能还在工厂里拧螺丝,今天就被塞了把枪,连保险栓怎么开都不知道。 训练时间也被压到了极限,就十几天时间,连基本的战术都没学会,就被匆匆送到前线,这不等于直接送命吗? 可送命的人多了,兵员缺口更大,动员机器就得更疯狂地转,像个油门踩到底却空转的引擎,最后只能把自己烧了。 西方援助的那些高科技武器,比如“弹簧刀”无人机,现在堆在仓库里,却遇到了最尴尬的问题——没人会用。 好多无人机还没找到目标,就因为操作手太生疏,要么电量耗尽掉下来,要么直接撞在地上。新兵根本玩不转北约那套复杂的班排协同战术,指挥官没办法,只能让他们用一百年前的老办法,挖战壕、拉铁丝网,再好的武器也成了摆设。 更要命的是,前线很多部队的实际人数,连编制的三成都不到,根本没法正常作战。为了堵住防线的缺口,连后勤的厨子、修理工都被拉到一线去填坑,这就像把房子的承重墙拆了去补窗户,整个防御结构都快崩了。 其实到现在,乌克兰的危机早就不只是军事上的问题了。无人机没了可以再要,炮弹没了可以再找西方要,可一代年轻人要是打光了,整个国家就真的没希望了。 当支撑战争机器最核心的“燃料”——人,快要烧干的时候,这台机器停下来,可能真的只是时间问题。 毕竟战争到最后,拼的从来不是单一的武器,而是一个国家能扛住消耗的根基,可现在乌克兰的根基,早就被耗得差不多了。
一名乌军女兵,在接受乌克兰电视台采访,被问到前线当下更缺人,还是更缺无人机时,她
栗頿聊
2025-09-30 15:39:58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