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到一个新闻,给我看愣住了。 一个搞雷达的院士,贲德,一句英语不会。为了追上国外的技术,他花了两个月,硬是抱着一本字典,把所有相关的英文文献给啃下来了。 俩月。 我盯着手机屏幕半天没缓过神——再想想自己那本单词书,第一页的“abandon”快被我翻出包浆,一年了还没敢往后翻一页。 记者问他怎么做到的,老爷子就淡淡一句“查字典,翻资料,没什么捷径”。 这话听着普通,却比任何鸡汤都扎心。我们现在学个东西多“精致”啊:先花三天挑最好用的背词APP,再咬牙报大几千的精品课,收藏夹里存着几百个G的“从入门到精通”资料,结果呢? 资料躺到过期,我们还在“入门”阶段原地打转,最后甩锅给“没天赋”“脑子笨”。 可看看贲德院士那代人,钱学森、邓稼先他们,当年国家底子薄,技术被卡脖子,连本像样的教材都没有。 没老师教,就自己对着图纸抠;没翻译,就一个词一个词查字典,熬到眼睛发红也不撒手。他们哪是在学知识? 是拿自己的时间和精力,在给国家的科技发展“补课”,把别人卡我们的“脖子”,硬生生掰成了自己的“铠甲”。 现在多方便啊,翻译软件点一下,全世界的知识都能看到,可我们反而变得更懒了。 遇到点难的就想找“捷径”,学不会就说“不适合”,其实根本不是智商的差距,是少了那股“我就不信啃不下来”的狠劲儿。 你有没有过那种“明明能坚持,却先放弃”的时刻?评论区聊聊,咱们一起找找那股不服输的劲儿~
刷到一个新闻,给我看愣住了。 一个搞雷达的院士,贲德,一句英语不会。为了追上国外
奇幻荷叶
2025-09-30 14:46:19
0
阅读: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