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的在备战?外媒:我国引进五大俄制武器,用俄军伞兵实战经验打击敌人。英国智库RU

史鉴奇谈 2025-09-30 13:00:40

真的在备战?外媒:我国引进五大俄制武器,用俄军伞兵实战经验打击敌人。英国智库RUSI称,我国正准备以5.8亿美元,进口五大俄罗斯伞兵武器。   这可不是零敲碎打地买点零件。11辆章鱼-SD轻型坦克、37辆BMD-4M空降战车,光这俩数就透着股“打包带走”的架势。BMD-4M那100毫米主炮可不是摆设,俄乌战场上这玩意儿能直接轰穿轻型装甲,还能发射炮射导弹,落地就能刚正面。   配套的家伙事儿也给得齐整。BTR-MDM空降装甲运输车能拉着伞兵跟战车协同冲锋,海雕侦察引导无人机负责前出探路,炮兵侦察指挥车则攥着整个营的火力调度权。更关键的是,这笔买卖还裹着维护中心、技术套装和人员培训,等于连“使用说明书”带“售后保修”一起拿下。   明眼人都能看出,这是一整套俄式精锐伞兵营的配置。俄罗斯空降兵的实战经验太值钱了,从冷战时的布拉格突袭到俄乌战场的穿插作战,他们摸出的门道都是用鲜血换的。中国空降兵早就盯着这些经验了,前几年就常派代表团去俄军梁赞基地取经,连人家的伞降保险装置都研究得津津有味。   有人说这是“抄作业”,但这作业抄得有水平。中国不是没自己的伞兵战车,ZBD-03系列早就列装多年,甚至比俄制BMD系列空间更宽敞,更适合长途奔袭。但BMD-4M在俄乌战场的表现太有参考价值,它那种“落地即作战”的紧凑设计,在城市巷战里藏得深、动得快,这种实战打磨出的优势,光靠实验室练不出来。   章鱼-SD轻型坦克的引进更显门道。这玩意儿能空投能涉水,主炮威力直逼主战坦克,俄乌战场上它常被用来打伏击,专挑对方装甲薄弱点下手。中国空降兵缺的不是装备,是这种在复杂战场环境下的“实战适配”经验,俄国人踩过的坑、趟过的雷,都能变成咱们的教材。   中俄在空降领域的往来早有渊源。上世纪90年代中国就引进过BMD-3战车,2005年“和平使命”军演时,国产ZBD-2000战车还跟俄军装备同台亮相。这些年解放军军官常去俄马格洛夫空降兵指挥学校深造,那地方可是俄军空降战术的“黄埔军校”。   这次下单的时机选得很有讲究。俄乌战争把现代空降作战的新打法扒得明明白白,城市攻防、反装甲突击、无人机协同,这些新课题都得靠实战案例来解答。俄罗斯空降兵在战场上学到的教训,比如如何快速构建临时防御、如何应对无人机袭扰,比任何军事教材都鲜活。   中国空降兵的野心不止于“补课”。随着运-20大运机群的壮大,以前“空投一个师要两天”的窘境早就成了过去。现在的中国空降兵能在西藏高原搞复杂空降,未来更要具备跨区域力量投射能力,这些俄制装备刚好能充当“实战检验员”,帮咱们打磨自己的空降作战体系。   别把这事儿想得太“剑拔弩张”。军事装备采购从来都是技术交流的载体,就像中国借鉴了BMD系列的屈伸悬挂技术,却改成了更符合自身需求的发动机前置布局。引进装备是为了更快摸清现代空降作战的门道,最终还是要服务于咱们自己的装备发展路线。   说到底,这5.8亿美元买的不只是坦克战车,更是一套经过实战验证的“空降作战解决方案”。中国空降兵走的是“以俄为师但保留特色”的老路,既要吃透别人的实战经验,又要揉进自己的战术需求。   这种升级思路很务实。现代战争早就不是单一装备的比拼,而是体系与体系的对抗。引进的装备能快速填补实战经验的空白,让国产装备少走弯路,这种“花钱买时间”的操作,比闷头研发更高效。   等这些装备到位,中国空降兵就能一边用俄制装备演练俄军战术,一边跟国产装备做对比测试。哪些战术值得借鉴,哪些装备需要改进,很快就能有答案。这种“实战经验+自主研发”的双轨模式,才是军队现代化的真谛。   官方信源:环球网

0 阅读:18
史鉴奇谈

史鉴奇谈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