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克兰还有一个大问题很多人都没注意到,那就是乌克兰的女人将来该怎么办?枪声一响,所有人都得上战场,这句话虽然有些夸张,但是乌克兰的男人确实剩的不多了,想找个靠谱男人比登天还难,大街上都是老弱妇孺,年轻男人基本就没有,在这种情况下,女人必须撑起一片天,就算日子再难也得自己走下去。 走在乌克兰的城市街头,年轻男性的身影几乎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无数女性在矿井下、在军工厂里、在拖拉机驾驶舱中,用她们的肩膀支撑着整个国家的运转,这幅“女性崛起”的画面与其说是一场轰轰烈烈的赋权运动,不如说是这个国家因男性人口急剧流失而引发的危机。 这是一种以女性的巨大牺牲为代价,以国家未来为赌注的“被迫转型”,其实乌克兰的性别失衡问题由来已久,战争只是将这道裂痕无情地撕开,战争没开始之前就有数据显示,女性已占总人口的54%,全国有数百万的单身女性。 战争让这个本已脆弱的人女比例彻底崩塌,数十万男性的战死,催生了约数十万名寡妇,如今,无数家庭只剩下女人、孩子和老人,女性们别无选择,只能成为家庭唯一的经济与精神支柱,在田间地头操作重型农机,在军工厂里三班倒地生产弹药,不是她们选择成为这个样子,而是世道逼着她们不得不成为这个样子。 军队成了另一个女性被迫挺身而出的舞台,乌克兰军队中,女性的数量已接近十万,她们中有人必须直接奔赴一线,更有数千名女兵长期在战壕里执行任务,然而,这些“女英雄”的光环之下,是难以启齿的残酷现实,她们穿着不合身的男式军服和鞋具,在战场上摔倒已是家常便饭,致命的是恶劣的卫生条件让细菌感染其他病症在女兵中极为普遍,这些健康问题正长期威胁着她们的生育能力。 当一个国家连为女兵提供最基本的合身装备都做不到时,所有的赞美都显得空洞,这场战争正在以惊人的速度透支乌克兰的未来,当年轻男性在战场上消耗殆尽,而具备生育能力的女性又因战争创伤和疾病影响健康时,一个最根本的问题浮现出来,国家的下一代由谁来生育? 战后的重建更是个巨大的未知数,你不能指望一群五六十岁的老人去承担建设国家的重任,那些逃往异国他乡的女性难民,在波兰、在德国忍受着语言不通和文化隔阂,甚至遭受欺凌,国际社会或许在赞扬乌克兰女性的“独立”与“坚强”,但这恰恰是战争强加给她们最沉重的负担,她们需要的不是空洞的掌声,而是实实在在的心理辅导、职业培训和育儿支持。 说到底,乌克兰女性展现出的惊人韧性并非值得庆祝的进步,而是国家陷入生存危机时,她们不得不做出的牺牲选择,战争的真正悲剧,不仅是生命逝去,更是以英雄的名义,掩盖了对整整一代女性身心和国家未来的透支,希望有一天,她们能卸下“顶梁柱”的重担,重新拥有被呵护和自由选择的权利,而对她们而言,唯一的答案就是和平。 信息来源:观察者网——《乌克兰"男性行业"里,出现越来越多的女人》
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发文说:“俄罗斯全面入侵乌克兰给该地区及其他地区带来了巨大的
【2评论】【6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