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斗机被雷达锁定之后,可以甩掉导弹的追击吗?事实上,一旦被雷达锁定,不管是歼20

文史资鉴堂 2025-09-29 13:02:37

战斗机被雷达锁定之后,可以甩掉导弹的追击吗?事实上,一旦被雷达锁定,不管是歼20,还是其他任何战斗机,基本上都难以逃脱导弹的追击。 要弄明白战斗机被雷达锁定后为啥基本逃不掉,就得从速度、机动性、制导技术这三大硬差距掰开了说,再结合实打实的战例,就知道这根本不是空谈,而是被技术碾压的现实。   事实上,一旦被雷达锁定,不管是歼20这样的隐身战机,还是F-22、苏-35这些顶尖机型,想甩掉导弹追击的概率都极低。先看速度这块的差距,现代空空导弹的速度早就把战斗机甩在了身后。   像美军最常用的AIM-120D中距空空导弹,飞行速度能达到4马赫,也就是每小时将近5000公里,而战斗机哪怕开加力冲刺,最大速度大多在2马赫左右,歼20、F-22也就刚超过2马赫的水平。   战斗机的加力燃烧室根本撑不了多久,最多几分钟就得关掉,不然燃料烧完就得坠机,平时巡航速度也就0.8到1马赫。   导弹却不一样,固体火箭发动机能在短时间内爆发出强大推力,在最关键的动力射程内始终保持高速冲刺,这就好比博尔特和短跑机器人赛跑,机器人还不用换气,差距一目了然。   就算速度上能拼一下,机动性的鸿沟更没法逾越。这里得说个关键指标——过载,简单讲就是转弯时能承受的加速度。   战斗机飞行员最多能扛住7到8个G的过载,超过这个数血液就会往下沉,脑子缺血看不清东西,所以战机的结构设计也基本把机动过载限制在9个G以内。   但导弹没有人体生理限制,随便造都行,现在主流的近距空空导弹过载能轻松达到25G,有些新型号甚至能到40G,相当于每秒能改变200多米的飞行方向。   就拿美国的AIM-9X“响尾蛇”来说,采用推力矢量技术,不用靠机翼偏转就能直接调整方向,转弯半径比战斗机小得多,哪怕战机突然做桶滚、筋斗这些极限动作,导弹也能像影子一样死死咬住。   更要命的是制导技术的代差,现在的导弹早就不是“发射后靠运气”的笨家伙了。   中距导弹普遍用复合制导,先靠载机雷达给个大概方向,飞的时候靠惯性制导和数据链修正路线,快到目标时主动雷达导引头开机,自己锁定目标冲过去,这就是“发射后不管”,载机想跑都来不及指引干扰。   近距的红外制导导弹更厉害,以前还能靠释放红外干扰弹骗过去,现在的第五代导弹用红外成像导引头,能看清战机的轮廓,干扰弹那点热源根本骗不过它,就像人的眼睛能分清真人和稻草人一样。   而且这些导弹的抗干扰能力极强,就算战机释放电子干扰,导弹的导引头能自动过滤杂波,照样追着目标跑。 这些硬差距不是纸上谈兵,实战里早就反复验证过。   今年4月,乌克兰的一架美制F-16战机在苏梅州上空被俄军导弹击落,目击者说这架F-16已经躲过了两枚导弹,但第三枚还是追上了,最后被凌空打爆,飞行员当场阵亡。   要知道F-16号称机动性顶尖,能做9G的极限机动,可面对俄军的S-400防空导弹或者R-37空空导弹,照样没用。   更早的2018年,俄军一架苏-25攻击机在叙利亚被便携式防空导弹击落,苏-25低空机动性极强,还带着红外干扰弹,可还是没逃过导弹的追击,飞行员跳伞后没能获救。   有人说隐身战机能靠隐身性能摆脱锁定,可隐身是减少被发现的概率,一旦被雷达锁定,隐身涂层能起到的作用就很有限了。   导弹的主动雷达导引头虽然探测距离不远,但只要开机抓住目标信号,凭它的速度和机动性,隐身战机照样难逃。而且现在还有“ A射B导”的战术,载机发射导弹后,靠预警机或者其他战机继续制导,导弹能绕个弯从侧面攻击,战机连干扰的目标都找不到。   战斗机和导弹的设计逻辑就不一样,战机要兼顾飞行员生理、航程、载弹量等一堆需求,而导弹就是为了杀人诛心的“一次性武器”,所有设计都围绕着“追上并摧毁”这一个目标。   速度、机动性、制导技术这三大硬差距摆在这里,再加上实战一次次证明,被雷达锁定的战斗机想甩掉导弹,基本上就是天方夜谭。   上面从技术差距到实战案例把情况讲清楚了,你觉得哪些地方还需要更详细的补充,或者想了解某类具体导弹的拦截原理,都可以随时说。    

0 阅读:0

猜你喜欢

文史资鉴堂

文史资鉴堂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