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乌战争打了三年多,说明了一件事:俄罗斯军队跟西方军队压根儿不是一个档次。刚开打时,俄军搞了个突然袭击,占了点小便宜,直奔基辅喊着三天就能搞定乌克兰。可没过几天,后勤就瘫了,坦克趴窝,基辅没拿下来,“闪电战”直接成了笑柄。这仗打得稀烂,俄罗斯还好意思自称是大国军队? 战争一开始,俄罗斯把话说得很满,他们认为几天就能拿下乌克兰。但在战场上,乌克兰用有限的力量守住了大城市。 俄罗斯的队伍推进不畅,后勤跟不上,士兵在路边等补给,一些老坦克直接坏在泥地里。 乌克兰抓住机会进行有针对性的攻击,俄罗斯很快就不得不撤退。这种局面说明,计划得再漂亮,执行不下来也没用。 空中和海上的冲突同样暴露了问题。俄罗斯的飞机虽然数量不少,可面对乌克兰的防空武器,损失巨大,很难真正掌控乌克兰领空。 乌克兰不仅靠地对空导弹,还用西方援助的系统,把俄罗斯空军挡在天边。 黑海舰队本是在本地称王,但乌克兰靠自己的导弹直接击沉了重要舰船,逼得对方舰队躲进码头,完全没有发挥出优势。这样一来,俄罗斯想要用海上力量配合地面进攻的计划彻底落空。 俄罗斯一度想用大批坦克和装甲车强行推进,但乌克兰灵活设防,加上地形复杂、补给断断续续,俄罗斯的重装备频频折损。 大量陈旧的坦克成了乌克兰步兵和无人机打击的靶子。武器装备新旧不均、士兵训练参差不齐,都让俄罗斯战斗力打了折扣。 俄罗斯在跟西方国家的军力对比中,显得更像是活在上个年代。美国为首的联军,在历史上的中东和巴尔干战争中,都展现出高效和科技主导的作战方式。 相比之下,俄罗斯虽然底子厚实,但不善于快速适应新武器和新战法,这让他们在乌克兰的泥沼里越陷越深。 而且这场战争不只是武器和士兵在拼命,更是背后经济和社会体系的比拼。俄罗斯被西方各种制裁,外售石油没那么容易了,财政逐渐紧张。 国内情况也不好,物价上涨、补给短缺,让前线士兵和老百姓都感到压力。 乌克兰受到的压力同样大,但因为有欧洲和美国持续提供资金、武器和情报,他们一直挺得住。越拖下去,俄罗斯的社会问题就越明显,批评声音和厌战情绪慢慢多了起来。 在这场消耗战中,现代战争的面貌发生了变化。乌克兰用自主研发的无人机和低成本导弹打出成绩,让俄罗斯那些老派拼数量的套路变得不灵。 一次次技术创新压缩了进攻方的优势空间,也让全世界看得出来,无论你有多少人手和装备,如果思想跟不上,依旧会碰壁。 从苏联在阿富汗陷入泥潭到如今的俄罗斯,这样的重复,仿佛历史又回到了原点。过往的经验没给俄罗斯带来太多改变,反而让他们暴露出更多老问题。 现在俄罗斯只能依靠核力量做最后的底牌,常规力量的短板已经在乌克兰战场被放大得一清二楚。 战争的长时间拉锯,已经引发全球供应链波动和能源市场大动荡,也直接影响到俄罗斯与周边国家和西方的关系。 北约不断扩张,欧洲警惕心上升,俄罗斯却陷入了更孤立的局面。乌克兰一次次顶住冲击,士气反而更高,让国际社会重新调整了对俄罗斯军力的认知。 这三年多的战争其实早就说明了问题,俄罗斯和西方军队真的不在一个水平线上。
俄乌战争打了三年多,说明了一件事:俄罗斯军队跟西方军队压根儿不是一个档次。刚开打
古木过去
2025-09-29 10:47:30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