舰艇开放日的“特殊参观者”:她眼里没有军舰,只有那个穿军装的孩子 青岛的清晨裹着细雨,海风里还带着几分凉意。舰艇的钢铁外壳泛着冷光,第一批登舰的参观者举着手机,对着舰体的雄姿不住惊叹,“这规模也太壮观了!”“不愧是咱们的海军力量!” 喧闹里,有个身影格外不一样——穿藏青色外套的女人撑着把旧伞,裤脚沾了泥点,眼角还带着一夜硬座熬出来的红血丝,脚步没停过,目光也没往那些亮眼的装备上落半分。 她从一个岗哨走到另一个岗哨,伞沿压得低,手指无意识攥着伞柄,指节泛白。路过第三排岗亭时,脚步突然顿住了。雨丝落在伞面沙沙响,她盯着那个笔挺的身影看了两秒,突然抬手揉了揉眼睛——那孩子的站姿,跟去年视频里教他叠被子时一模一样,连握枪的姿势都带着股倔强的认真。 “妈?” 岗哨里的士兵喉咙动了动,声音比平时高了半分,又赶紧压下去,嘴角却控制不住地发颤。他站得更直了,可眼神再也挪不开,落在妈妈被风吹乱的头发上,落在她怀里紧紧抱着的布包上——那是商丘老家的枣糕,去年他说过一次好吃,妈妈就记到现在。 妈妈往前走了两步,想伸手碰儿子的肩,又猛地缩了回去,怕碰乱他的军装。“没啥,就是想来看看你。” 她笑着,眼泪却砸在伞面上,混着雨水晕开一小片湿痕,“夜里坐车不冷,你放心,家里都好。” 儿子没说话,只是眨了眨眼,把到了嘴边的“妈你怎么不提前说”咽了回去——他知道,妈妈是怕耽误他训练,更怕他知道她坐一夜硬座会心疼。 旁边的参观者渐渐安静下来,有人悄悄把手机收了起来。原来再雄伟的军舰,也抵不过一个母亲眼里的“找儿子”;再庄严的岗哨,也藏着一份不敢宣之于口的牵挂。后来有人问她,坐一夜硬座值吗?她擦了擦眼泪,指着儿子的方向笑:“你看他站在那儿,比啥都让我踏实。” 其实我们都懂啊——哪有什么“说走就走的看望”,不过是妈妈把思念折进了车票里,把牵挂缝在了布包里,哪怕跨越大半个中国,哪怕熬红了眼睛,只要能看一眼那个“穿军装的孩子”,所有的辛苦,都成了心尖上的甜。你身边有没有这样“倔强”的妈妈?或者你也是那个被妈妈偷偷牵挂的人?评论区说说你的故事吧~
美国飞行员灵魂质问:为什么中国每次派军机拦截我们的时候,都只派歼11,而不派歼1
【68评论】【73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