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一个志愿军排长无视上级阻击美军的命令,弃守高地,放走美军坦克,没料想

熹然说历史 2025-09-27 23:43:02

1950年,一个志愿军排长无视上级阻击美军的命令,弃守高地,放走美军坦克,没料想正是这一行动,创造了我军至今无人能打破的奇迹。 战场上违抗军令是什么后果?轻则军法处置,重则性命不保。可1950年朝鲜战场上,志愿军排长郭忠田偏偏就敢这么干。面对上级明确的阻击命令,他不仅弃守了指定的主峰阵地,还眼睁睁放走了50多辆美军坦克。按理说这种行为足够上军事法庭了,结果却让所有人大跌眼镜。 郭忠田这个人说起来也没什么特别,华北农村出身,19岁参军,一路从大头兵干到排长。要说他有啥过人之处,就是特别会看地形,这估计跟他从小在农村长大有关系。别人看山就是山,他看山能看出门道来,哪里适合埋伏,哪里容易被包围,一眼就能瞧出个八九不离十。 1950年11月,抗美援朝第二次战役打响,志愿军38军113师接到任务,要在三所里地区切断美军退路。这可是个硬骨头,美军第九军被包围后拼命往外突围,火力凶猛得很。郭忠田的2排被安排到葛岘岭主峰,任务很明确:死守阵地,阻击美军。 可郭忠田到了地方一看,这主峰位置确实高,视野也开阔,但有个大问题——射击角度不好,很多地方打不到。特别是美军车队要走的那条路,正好在射击死角里。按照上级安排在这里挖工事,等于是给美军让路。 换作别人可能就认了,毕竟军令如山,上级怎么说就怎么干。可郭忠田偏偏是个较真的主儿,他觉得这样打根本打不赢,还要白白送掉战士们的命。于是他做了个大胆的决定:不在主峰挖工事了,转移到旁边一个小山包上。 这个决定可不得了,那年头违抗军令是要掉脑袋的。但郭忠田想得很清楚,与其死板地执行命令打败仗,不如灵活机动打胜仗。他让战士们在主峰留下一些假象,弄得像有人守着似的,实际上全排都转移到了侧面的阵地上。 事实证明郭忠田的判断是对的。美军第一批撤退部队一来,新阵地的火力优势立马显现出来。几辆卡车刚进入射程就被打得稀烂,车上的美军士兵死伤惨重。 可接下来的情况让所有人都傻眼了。美军派出了50多辆坦克开路,这些钢铁怪物轰隆隆开过来,2排那点轻武器根本不是对手。按照原定计划,郭忠田应该拼死阻击,可他又做了个让人意想不到的决定:让坦克过去,专门打后面的步兵。 这下更是违抗命令了,明明说好要阻击美军,怎么能放坦克过去呢?可郭忠田算得很清楚,硬拼坦克就是送死,而且这些坦克没有步兵掩护,过去也翻不起什么大浪。真正的威胁是后面的步兵部队,那才是能被轻武器有效杀伤的目标。 美军步兵车队进入伏击圈后,郭忠田的战术优势全面爆发。他指挥战士们先打头车和中间的车,造成交通堵塞,然后集中火力扫射下车的步兵。美军被打得措手不及,很快就叫来了空中支援。 100多架轰炸机铺天盖地飞来,可它们炸的是主峰上的假阵地。郭忠田和战士们躲在侧面看着主峰被炸得稀烂,心里那个爽啊。要是当初真在主峰挖工事,这会儿早就全军覆没了。 轰炸结束后,残余的美军又想突围,可这次郭忠田指挥得更有针对性。他让机枪手专门打油罐车和弹药车,引发连环爆炸,彻底断了美军的突围念想。 这一仗打下来,2排不仅完成了阻击任务,还创造了一个奇迹:全歼敌军一个加强连,缴获火炮6门、汽车58辆,各类弹药无数,而自己这边竟然零伤亡。这在志愿军战史上都是罕见的。 战斗结束后,上级本来准备追究郭忠田违抗命令的责任,可看到这个战果,所有人都说不出话来。违抗命令是事实,可打了胜仗也是事实,而且是大胜仗。师长仔细了解了战斗经过,最后的结论是:郭忠田体现了优秀的战术素养和应变能力。 郭忠田因此被授予”一级战斗英雄”称号,立特等功,还获得了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颁发的三级国旗勋章。这个”违抗军令”的排长,反倒成了全军学习的榜样。 葛岘岭阻击战后来被写进了军事教科书,成为灵活运用战术、因地制宜作战的经典案例。郭忠田的做法告诉我们,真正的军人不是机械地执行命令,而是要在遵守纪律的前提下,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以实际行动完成任务。 一个看似违抗军令的决定,竟然创造了零伤亡全胜的奇迹。你觉得郭忠田的做法对不对?在严格的军纪和灵活的战术之间,又该如何平衡?欢迎大家留言说说自己的看法。

0 阅读:45

猜你喜欢

熹然说历史

熹然说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