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说,欧洲的小偷居然达成了一种共识,那就是可以去偷中国人的钱财和物品,但是绝对不

洛风阐社会 2025-09-27 10:49:13

据说,欧洲的小偷居然达成了一种共识,那就是可以去偷中国人的钱财和物品,但是绝对不能偷中国人的手机。 五年前去欧洲,中国人就是小偷眼里的“行走金库”——有人腰包里塞着几万欧元现金买奢侈品,有人把护照和美金裹在贴身衣物里,结果还是被扒手盯上,在罗马斗兽场门口、巴塞罗那兰布拉大道上,专盯中国游客的小偷跟盯猎物似的,一盯一个准。 但这两年风向彻底变了,当地导游私下都会说:现在欧洲小偷有个“潜规则”,中国人的现金、背包能碰,手机绝对不能碰。 为啥会有这种反差?得先回头看看五年前的情况。 2019年前后,我身边去欧洲的朋友,十有八九都带着大笔现金。 不是他们想带,是那时候移动支付在欧洲还没铺开——意大利的小餐馆、法国的街边纪念品店,大多只收现金或信用卡,银联卡都不一定能用。 有个做代购的朋友跟我吐槽,她当时去巴黎老佛爷扫货,为了省手续费,直接带了8万欧元现金,装在三个不同的包里,走路都不敢放松。 更麻烦的是,欧洲多数国家规定入境现金不能超过1万欧元,不少人怕申报麻烦偷偷多带,结果被偷了还不敢报警,怕被海关查现金来源,只能吃哑巴亏。 那时候小偷也精明,一看中国人拎着奢侈品袋子、钱包鼓囊囊的,就知道是“肥羊”,下手又快又准。 但这两年完全不一样了,不是小偷变善良了,是偷中国人手机“不划算”的账,他们算得门清。 先说说支付方式的变化。 现在去欧洲,从巴黎铁塔下的冰淇淋摊到瑞士雪山的滑雪装备店,扫微信就能付款——去年暑假微信欧洲跨境消费笔数同比涨了34%,我同事去年去葡萄牙玩,全程就带了200欧元零钱,买蛋挞、坐tram(有轨电车)全靠手机,钱包丢了都只心疼证件,不心疼钱。 小偷也看在眼里:以前偷个钱包能拿到几千欧元现金,现在偷个手机,里面的钱走微信、支付宝,没有密码根本动不了,等于偷了个“不能用的砖头”。 更让小偷头疼的是手机防盗技术。 去年伦敦有个华人姑娘在牛津街被偷了手机,她立马打开“查找”功能,看着手机定位往东区仓库跑,直接截图发给警察,半小时就把小偷堵在地铁站里——那手机还没来得及转手,因为苹果的“激活锁”,没有原主人的ID,就算刷机(刷机)也用不了。 安卓手机更绝,现在新系统能认出小偷抢手机的动作,一察觉到不对劲就自动锁屏,就算关机断网,“离线锁定”也会启动;三星还跟英国警方合作,手机就算被恢复出厂设置,没有原主人的信息也开不了机。 以前偷手机能卖到东欧、非洲换钱,现在解锁不了的“砖头机”,收赃的都不要,反而可能被原主人顺着定位找上门,风险太高。 对比下来,小偷自然会选“性价比高”的目标:偷点现金、耳机,到手就能花,就算被抓,欧洲不少地方警力紧张,大多是罚款了事;偷手机不仅拿不到钱,还可能吃牢饭,换谁都不会选。 慢慢的,这种“不偷中国人手机”的共识就传开了。 这事儿说起来挺有意思,它不是小偷突然讲道德,而是咱们的生活方式和科技实力,悄悄给自身安全加了层“防护盾”。 五年前我们因为“带现金”被盯上,现在靠移动支付和手机防盗技术,让小偷“无从下手”,这背后其实是中国数字化的影响力——连欧洲的小偷都得跟着咱们的消费习惯调整“职业策略”。 但也别掉以轻心,小偷只是换了目标,护照、少量现金这些还是高危物品。 去年就有个网友在慕尼黑机场丢了背包,里面的护照和500欧元现金没了,手机揣在口袋里反而没事。 所以去欧洲玩,手机别随便放桌上,证件最好单独放防盗包,现金少带点,能手机付就手机付。 不过话说回来,这种变化也算一种意外的进步——至少不用再像以前那样,把现金藏在鞋底、腰带里,提心吊胆过日子了。 你们在国外遇到过小偷吗?是怎么应对的?或者觉得除了手机防盗,还有啥能让咱们在外更安全?评论区聊聊,给要出国的朋友支支招~

0 阅读:72
洛风阐社会

洛风阐社会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