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制陪餐折射出学校管理的简单粗暴#【晚报来论 | #强制陪餐不是家校共育的正确姿势#】山西闻喜一小学“强制”要求家长陪餐事件,有了新进展。9月26日,闻喜县教育体育局发布情况通报,称家长陪餐属于家校共育,涉事小学鼓励家长陪餐,但没有把陪餐作为学生在学校用餐的硬性条件,是个别班主任解释不当,导致部分家长产生误解。目前,当地教育部门已经对有关教师提出严肃批评。
这则通报证实,涉事小学的部分班级,确实存在强制要求家长陪餐的情况。网民反映的“家长不参与陪餐,学生不能吃配餐”情况属实。
家长陪餐,目的在于发挥监督作用,及时发现配餐存在的问题,确保校园食品安全。家长有协助学校加强“家校共育”的责任,相信绝大多数的家长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也乐于参与配餐等活动。但也要看到,并非所有的家长都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参与陪餐。将家长是否参与陪餐与学生在校用餐资格挂钩,且要求必须是学生的父母参与陪餐,这等于变相剥夺了部分学生在校吃配餐的权利。
那些家长没有时间陪餐的学生怎么办?家里只有爷爷奶奶的留守儿童怎么办?他们难道不是更加需要在校吃配餐吗?就因为父母无法参与陪餐,就剥夺其吃配餐的权利,既无道理,也缺乏人情味,不仅背离了邀请家长陪餐的初衷,更折射出学校管理手段的简单粗暴。
就此而言,当地教育部门不仅要对涉事老师予以严肃批评,还要督导学校树立正确的“家校共育”理念,以科学的态度和规范的方式构建家长陪餐制度。
“强制”家长陪餐,绝非“家校共育”的正确姿势。试想,如果家长连参与陪餐都是被迫的,又怎能真正发挥监督职责?即便真的发现了问题,会不会碍于老师或者学校的情面,不敢揭发呢?
邀请家长参与陪餐,还是坚持自觉自愿原则为好。是否参与陪餐,何时参与陪餐,最好交由家长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安排。
近年来,部分学校在推进“家校共育”过程中,存在方式方法不当的问题。除了强制或变相强制家长参与陪餐外,护学执勤、辅导作业等也给家长造成了困扰。是时候对这一状况做出改变了。(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评论员 张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