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8年,狱医刘石人到女牢诊病,一个女犯突然摔倒在地,刘石人下意识地去扶她,下

历史趣闻星 2025-09-25 16:15:38

1948年,狱医刘石人到女牢诊病,一个女犯突然摔倒在地,刘石人下意识地去扶她,下一秒却愣住了,因为对方竟塞给他一个纸团!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他下意识地伸手去扶,下一秒却愣住了,手心里多出一个小小的纸团,他迅速收起神色,佯装不耐烦地继续诊疗,心口却急剧跳动,仿佛意识到这并非寻常之举。 刘石人本是军医,早年在西北军医学校读书,后来随部队辗转行医,1947年升任中校军医,却因部队撤销被迫待岗,没有靠山,也无显赫背景,他被调入重庆绥靖公署总务处的检诊所,常被派去跑各种“外勤”。 直到1948年,随着渣滓洞关押的政治犯越来越多,监狱担心伤病引发责任,于是要配备狱医,这个吃力不讨好的任务,最终落到了刘石人身上。 最初他只是按规定行事,狱方要求明确:不必用心治疗,只要犯人不死,医疗设备和药品匮乏,每次看病都有人监视,刘石人对此并无异议,甚至一度认为所谓政治犯不过是麻烦制造者。 可在日复一日的接触中,他逐渐产生疑惑,那些囚犯多是教师、学生、银行职员,谈吐儒雅,举止克制,与宣传口中的“暴徒”判若两人,一次突发阑尾炎病人命悬一线,他却被阻拦无法进入牢房救治。 他愤而质问管理者,如果连救死扶伤都要受限,这个狱医根本无从谈起,几番争执后,对方才妥协,这次事件,成为他心境变化的开端。 他开始注意囚犯们的处境,孕妇因营养不足濒临流产,他自掏腰包买来补品,想方设法送进去,那些人并未因囚禁而低沉,反而保持坚定与乐观,他们谈及理想,谈及信念,解释为何会有人为之付出生命,刘石人感到震撼,也渐渐心生敬佩,就在此时,那张纸团出现了。 夜深时他独自打开纸团,字迹或是简短的鼓励,或是告知他叛变与危险的情报,无论内容如何,都意味着一种试探与邀请。 自那以后,他暗暗利用狱医身份展开行动,药箱成了隐蔽的载体,纱布卷、药瓶底、病历夹层,都可能藏着纸条,他观察换班规律,熟悉搜查方式,寻找最安全的时机。 他以医生之名为重病者争取治疗机会,甚至开具“外出就医”的证明,使数十名囚犯获得释放,对狱中同志而言,他不再只是医者,而是沟通外界的桥梁,江竹筠、胡其芬等人对他愈加信任,还在生活细节上给予关怀,让他在孤立无援中感到温暖。 可随着战局变化,重庆形势骤然紧张,1949年秋,监狱加派警力,深夜会议频繁传出“清理”“处置”的字眼,刘石人察觉大难将至,他冒险将政治犯名单和叛变消息传递出去。 部分文件遗失,但仍挽救了许多人的生命,胡其芬更是在绝境中写下报告,记录监狱残酷与即将发生的屠杀,刘石人冒死把报告转交出去,成为后来揭露暴行的重要证据。 不久后,大屠杀来临,刘石人心如刀绞,却无法阻止,许多人被杀害,胡其芬也在其中,他借混乱之机逃出渣滓洞,得以幸存。 重庆解放后,调查组追查狱医身份。那些曾受他帮助的幸存者纷纷作证,证明他并非敌人,而是冒险援助过地下党员,最终他被宽大处理,安排到西南地区的学校继续工作,直至晚年。 对于这件事你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说出您的想法! 信息来源:重庆日报——渣滓洞狱医刘石人多次为狱友送信

0 阅读:0
历史趣闻星

历史趣闻星

如星闪耀,点亮历史趣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