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家看了都落泪!”9月,重庆,一大学生暑假兼职送外卖,一个月就跑了好几百多单!因为即将开学,他就打算离职走人,本以为能大赚一笔,可没成想工资一分都没有!最过分的是,公司竟声称他还倒欠两百多!气愤的大学生找公司要说法,可对方给的回应让他根本接受不了!网友:这比黄世仁都要狠! “我不仅没挣钱,还得倒贴两百给他。” 据第一眼新闻9月22日报道,小王和同学小彭(均为化名)本想暑假干个兼职挣点钱,没想到却被公司坑的反倒要贴钱。 小王和小彭是同学,性格都比较外向,也喜欢尝试新鲜事物。 暑假刚开始,两人窝在家里,总觉得时间被浪费掉了,闲得发慌。 小王刷着手机,看到同学们都去工厂打工赚零花钱,可一聊才发现,工厂上班时间固定,从早到晚,几乎没有自由支配的空间,而且生活也很单调。 小彭则提到,自己喜欢跟人打交道,不想整天待在厂房里搬东西,觉得那种环境压抑又枯燥。 两人一商量,觉得送外卖不仅时间自由,可以自己安排出发和休息的节奏,而且每天还能接触不同的人,看到各种各样的生活场景,甚至还能赚点零花钱和经验。 小王和同学找外卖兼职的时候,非常坦诚地把自己的情况交代清楚。 自己是学生,只能干一个月,九月就必须回学校,时间非常有限。 他们还强调了身体状况和可安排的工作时间,希望对方安排得合理。 负责招聘的工作人员当时拍着胸脯,一口保证:“没问题,你们只要认真干就行!” 语气爽快,态度诚恳,让小王和同学心里一暖,觉得找兼职也没那么复杂。 签合同的时候,小王还想把“只能干一个月”这个约定写在纸面上,免得以后出问题,对方却摆摆手说:“不用写这么细,我们都有数,都是自己人。” 这种轻松、信任的氛围,让小王完全放下了戒心,觉得自己遇到的公司靠谱,也更有干劲。 信任一旦建立,收网的时候就到了。 等到月底离职结算,剧本瞬间反转。 小王的同学跑了四百多单,小王也跑了三百多单,按理说,一个该拿两千多,一个也该有一千多。 结果呢?同学只拿到三百块,小王的工资直接清零。 公司亮出了一套两人从来没有听说过的规矩,先说你每天跑单时长不够,要扣钱。 接着,发给你的工服和头盔,用了一个月也得算“折旧费”,还得再扣一笔,甚至还有每月50块的意外险和一笔住宿费。 最狠的还在后头,公司亮出了底牌,但凡没干满三个月,就属于“旷工离职”,要罚款600元。 这一招,直接把小王的工资变成了负数。 当初那个“没问题”的口头承诺,此刻变成了最大的讽刺。 小王跑去理论,公司先是说,当初接待他的那个员工已经走了,没有任何记录能证明那个口头约定。 紧接着,又把皮球踢给新上任的站长。 新站长则是一问三不知,两手一摊,说自己刚来,以前的事儿不清楚。 小王来来回回跑了好几趟,每次都被这样的话术挡回来。 眼看开学日期越来越近,他不仅没赚到生活费,反而可能要倒贴钱进去,真是急得团团转。 小王选择了求助媒体,当记者陪着他再次来到公司时,这些人一下就慌了。 之前那副强硬、推诿的态度消失得无影无踪,取而代之的是一张笑脸和软化的姿态。 公司最终承诺,会重新核算工资,并且退还那笔600块的“旷工”罚款。 这前后的态度转变,恰恰说明了他们自己心里有鬼。 这件事给所有想在假期兼职的学生提了个醒,那些看似“好说话”的公司,可能正把你看成待宰的羔羊。 除了求助媒体,更直接的办法是拨打劳动监察部门的电话。 但最根本的,还是得自己长个心眼。 任何重要的约定,尤其是关于钱和工作期限的,口头承诺一概不能信。 必须让它变成白纸黑字写在合同里,同时保留好自己的工作记录,这才是保护自己不掉进陷阱里的金钟罩。 两人这事,引起了不少人的共鸣。 “去年我儿子高三暑假送了三天跑了290单,还被骗了1000元,其中600元电动车租金每月,三天也算一个月,衣服帽子和保温箱我们都退回去400押金也不退。” “当时我跑了一个月,大概900单这样,最后给了1400块,发工资的时候已经入职别的公司,所以没时间回去找他们。” 你或者你身边的人有类似的经历吗?欢迎分享!
西贝推出的“西贝请您吃饭”活动,需要做到两点才能有吸引力!据网友发帖称,西贝餐
【5评论】【3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