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南郡,要守得住,必须得有人能镇得住关羽的脾气,还得压得住手下各路人的心。 关羽坐镇荆州时,州里的日常政务握在潘濬手里,他是治中,按官职来说是关羽的副手,职责是统管荆州的大小事务。 本来这是个能直接辅佐主帅的重要位置,可潘濬和关羽之间一直合不来,说不上几句话。王甫是议曹从事,按职分算是提供参谋意见的,可关羽对他的建议也少有采纳。 原本在荆州的马良没留多久,就被调回到刘备身边办事,还被派到东吴出使,之后就不再留在荆州。向朗早早被派去做郡太守,先去了巴西,又转到牂牁、房陵,这些地方都不在关羽的直接指挥范围内。 能让关羽直接调度的文官,其实只剩潘濬和王甫。这两个人和关羽的配合都不理想,一个沟通不合拍,一个劝也不听,在荆州这种局势下,他们既镇不住关羽,也无法协调各方力量。 刘备如果想让荆州稳定下来,就得派一个关羽信得过、别人也买账的人坐镇。诸葛亮是合适的人选,可他在成都掌管着军政中枢,事务繁重,根本抽不出身来往返荆州。形势摆在那儿,要稳住前线,需要的不是留名册上的官衔,而是真能说上话,压得住场面的人。 这时候,糜竺其实是个合适的人。刘备入蜀后,糜竺在成都当安汉将军,地位高但手上没兵没权。南郡的太守是他弟弟糜芳,和关羽关系一般。关羽北上攻樊城,荆州正面顶着东吴压力,糜芳的担子很重。 吕蒙后来使了个白衣渡江的计策,兵不血刃就拿下了江陵。糜芳选择投降,一下子让荆州防线崩溃。关羽从北边回来,已经腹背受敌,退到麦城被围。 要是糜竺当时在荆州,和弟弟联手守南郡,情况就不一样了。糜竺在集团里的资历和威望,对糜芳有很大影响力,让弟弟撑下去的可能很高。 若南郡守住,吕蒙想要快攻就没那么容易,就算人马再多也得耗时间,那样关羽的形势就不至于这么快崩塌。 荆州当时的防务链是潘濬管州务,王甫当参谋,糜芳守南郡,可他们之间配合松散,又缺个能把他们拧在一起的人。吕蒙正是抓住了这个空档,从长江下手,连关羽的大本营都没机会稳固。 一个位置的安排,就紧紧牵动了整条防线。糜竺留在成都,荆州没人能压住场面,潘濬不和关羽,王甫起不到作用,糜芳孤立无援,最后在吕蒙的奇袭和心理压力下选择了投降。这也是刘备后来一直耿耿于怀的事。
一个南郡,要守得住,必须得有人能镇得住关羽的脾气,还得压得住手下各路人的心。 关
个性时尚派
2025-09-24 18:05:26
0
阅读: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