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超级富豪苏世民,公开放话:“美国正在把中国逼成无法战胜的对手!”随后,他捐款7亿元给清华大学造就一座“苏世民学院”,还把大部分投资业务转移到中国,只因他坚信:世界的未来在中国! 华尔街巨鳄苏世民有个论断,听起来特别刺耳:“美国正在把中国逼成无法战胜的对手。” 这话可不是随便说说,而是他一套精密打法的总结,在他看来,想在中国赚大钱,光砸钱是最低级的操作,你得有一套“双螺旋”系统:资本是硬件,而对中国的深度认知,才是驱动一切的软件。 苏世民的资本“硬件”在中国走过一条清晰的升级路线,他早就过了简单收租的阶段,进化到了更高维的玩法。 2008年金融危机那会儿,他花了5.2亿美元拿下上海一个广场,别人都想搞奢侈品,他偏不。 他去研究小区里老人几点买菜,然后把商场改造成一个服务社区的大号客厅:楼下开生鲜超市,楼上有儿童托管,甚至给老人的代步车装了充电桩。 结果呢?两年后,这个“调频壹”广场客流爆满,租金比周围高出20%,这就是他对中国本土生态的洞察力。 但现在他的玩法又变了,今年他在华投资额高达97亿美元,是去年的两倍多,而且第一次把一半以上的钱砸向了硬科技。 他在江苏盐城建的光伏电站,足足3000亩,能点亮150万户家庭,还投了青岛的海上风电项目,那是他亲眼看着从人力码头变成全球领先技术的地方。 最绝的是收购SOHO中国,他花了30.5亿美元,可不只是当个房东,他反手就把一些楼宇改成科创园区,给搞AI和生物医药的初创公司打七折租金,这哪是收租,分明是在亲自下场,搭建一个科技孵化器。 为什么这么干?因为他看透了,美国的技术限制,正像高压一样,倒逼着中国在芯片、储能这些领域疯狂加速。 黑石投资的一家中国储能企业,年出口量是美国同行的2.5倍,订单都排到2026年了。 光有资本这个“硬件”还不够,驱动它的是认知“软件”,苏世民很清楚,没有深刻的理解,再多的钱也只是无头苍蝇。 所以早在2013年,他就以个人名义掏出1亿美元,在清华大学搞了个苏世民学院,这可不是做慈善,这是一笔战略投资,他直说,就是要让全世界最顶尖的年轻人来中国,亲眼“了解中国”。 这个学院的课程也特别“接地气”,不仅教宏大叙事,还开设《中国乡村振兴案例》、《数字经济实践》这种课,甚至组织学生跑去浙江义乌调研。 有美国学生到了义乌才发现,当地商家能根据海外订单当天调整生产线,比纽约的快时尚品牌反应还快,这种冲击,书本上永远学不到。 更有意思的是,学院的招生方向,简直就是黑石投资的风向标,2025届学生里,有STEM专业背景的占了52人,和2020届比,几乎翻了一倍。 黑石前脚重仓硬科技,后脚就开始为未来储备“知华派”的技术人才。 正是因为他相信中国人那股“永不放弃”的劲头,才敢在2008年外资纷纷逃离时逆势抄底。 也正是因为他对美国遏制政策后果的清醒判断,才让他果断布局中国的28nm芯片和储能产业。 反过来,投资的成功又不断刷新和强化他的认知,三十年间,他在青岛看到的巨大变迁,比任何报告都更有说服力,让他坚信“世界的未来在中国”。 苏世民学院培养出的这些“知华”精英,未来可能进入淡马锡、高盛,成为连接中外资本的桥梁,这又为黑石创造了更友好的大环境。一个完美的闭环形成了。 苏世民的成功,不是因为某一次赌对了,而是他建立了一个能不断学习和进化的“认知-资本”双螺旋系统,他不仅在投资中国的当下,更在塑造一群能理解并参与中国未来的人。 这或许才是他那句“无法战胜的对手”背后,真正深远的考量:在全球竞争的棋局里,他选择的不是对抗,而是一种基于深度理解的共生。 以上信息来源于海峡导报 黑石集团的创始人苏世民,公开放话:“美国正在把中国逼成无法战胜的对手!”随后,他捐款7亿元,还把大部分投资业务转移到中国,他坚信:世界的未来在中国!
美国超级富豪苏世民,公开放话:“美国正在把中国逼成无法战胜的对手!”随后,他捐款
繁梦间
2025-09-23 19:59:35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