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选一显现,郝龙斌被爆出丑闻,郑丽文获关键力挺,或成最后赢家 国民党主席选举又

飞天史说 2025-09-23 14:39:52

二选一显现,郝龙斌被爆出丑闻,郑丽文获关键力挺,或成最后赢家 国民党主席选举又一次成了全台的“年度大戏”,原本六人混战,如今战局收紧,郝龙斌和郑丽文两强对峙,真正的决战时刻已经到来。 就在大家还在猜测花落谁家的时候,郝龙斌却被曝出疑似“私相授受”的丑闻,郑丽文这头则意外获得“军系”等关键力量力挺,局势瞬间翻盘。 究竟谁才是最后赢家?这场选举变数陡增,悬念拉满。 郝龙斌一向走的是“上层路线”,靠着党内大佬、老牌地方派系撑腰,外界都觉得他稳坐钓鱼台。 但这次,岛内知名评论员郭正亮直接爆料,说郝龙斌为了拉拢傅崐萁、张荣味等派系,不惜许下实打实的利益承诺——包括立法院席位、地方选举提名权,还有不分区民代席位分配。 消息一出,台媒立刻跟进报道,《联合报》《中国时报》都在质疑,这种选前利益交换到底合不合规,政治伦理又该怎么说? 不少人担心,这种分赃式的操作不仅让程序正义蒙尘,也可能让基层党员心生反感。 其实这种“派系分赃”,在国际政治中并不新鲜,《金融时报》早就分析过亚洲政党里这种习气常常掣肘改革,让党内新生力量难以出头。 再看国民党,邱毅就曾说过,基层党员自主投票的比例越来越高,大佬们的威力在下降。郝龙斌的声量一度跌到5%,这说明他押宝上层、疏忽基层,早已让不少普通党员心生疑虑。 如今丑闻曝光,反而让他“稳操胜券”的形象变成了“稳稳踩雷”,蓝营内部保守和改革的张力被摆在了台面上。 郑丽文这边,情况截然不同。她主打“三到”——心到、人到、话到,一步一个脚印下基层拉票,网络声量一度冲到66%,引得不少媒体关注。 最让人意外的是,“军系”这块铁板也松动了。9月22日,郑丽文在台中办后援会,现场人气爆棚,原计划的场地被涌入的支持者挤得水泄不通。 代表性人物栗正杰公开站台,把她比作“狮子”,说她有带领大家拼到底的魄力。 要知道,“军系”历来在蓝营内部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力,这次集体支持郑丽文,而不是“同门出身”的郝龙斌(他的父亲郝柏村曾是“军系”代表人物),本身就是个不小的信号。 新华社旗下媒体也曾分析,岛内政党板块流动往往预示着选情风向。这回军系倒向“清新派”,郑丽文的形象更贴近“改革”和“接地气”,在当前社会求变气氛下,自然更容易收获认同。 加上“军系”助力,郑丽文整合党内的能力也被重新估量,被认为更有本事串联各方资源,打破外界对她“只会单打独斗”的刻板印象。关键力挺带来的不仅是票源,更是气势,让她在舆论和心理层面实现了逆转。 谁能笑到最后?这场“二选一”的决战,真正的比拼才刚刚开始。郝龙斌的丑闻发酵,影响的不只是风评,更可能让中间派和观望党员流失信心,有人甚至考虑弃权。 相反,郑丽文获得的“军系”支持,外溢效应正在显现,基层票仓逐步扩大。关键在于,这次主席选举有别于以往——自主党员比例高,老一套大佬控制的模式正在被打破,最终决定权很大程度上转到了普通党员手里。 郝龙斌的“派系协商”打法或许适应过去的结构,但现在的国民党基层,更多人想要新气象。 尽管如此,不能低估郝龙斌已经掌握的地方组织票和大佬资源,在最后阶段仍有可能发力。现在的选情扑朔迷离,谁都不能掉以轻心。 从国际的角度看,这场选举不仅是蓝营内斗,更是国民党未来路线、两岸关系甚至岛内政治版图的小缩影。 像《南华早报》《日经亚洲》都关注,这次主席之争折射出国民党是要继续依赖过去的派系妥协,还是拥抱民意和改革。 对比历史,类似的党内路线之争并非首次,从国民党到亚洲其他政党,最终都是看谁能顺应时代脉搏,赢得基层。 综合来看,郑丽文的胜算因丑闻和关键力量支持明显提升。除非郝龙斌能在最后阶段有效澄清争议,或提出更能打动基层的主张,否则很可能会被反超。 归根结底,党员们会在10月18日用选票告诉大家,他们到底是要留在过去,还是赌一把新未来。 回头来看,郝龙斌因丑闻遭遇信任危机,郑丽文靠关键力量实现势头逆转,两人的对决成了蓝营路线选择的“公投”。 这不仅是个人之争,更是党内权力与改革方向的分水岭。不管谁最终胜出,都必须面对整合分歧、回应支持者、重塑党心的挑战。 这场选举的结果,不止是蓝营一次普通的权力更迭,更将为台湾地区的政治生态画下浓重一笔。10月18日这一天,国民党会选择“旧棋谱”,还是翻开“新打法”,答案即将揭晓。 参考资料:国民党主席改选起跑:卓伯源拜会吴伯雄,郑丽文抢进台中市 2025-09-22 09:06·台海网

0 阅读:0
飞天史说

飞天史说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