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康克清和美国记者斯诺妻子在延安合影。她弥补了丈夫没采访到朱总的遗憾! 斯诺是1936年7月中旬到达陕北保安,第二天就采访了毛主席。毛主席风靡全球的那张八角帽军装照就是斯诺拍的。 这时长征到陕北才8个月,还没到延安,毛主席还在保安这个小镇。和斯诺同行的还有一个美籍医学博士马海德。 斯诺和马海德在陕北采访了近4个月,见到了很多红军将领。但由于斯诺当时采访时间太短、太匆忙,留下了很多遗憾。 比如:标志长征最后胜利的红军三大主力会师没赶上,好多红军著名将领和英雄也没有见到,特别是没有见到朱德总司令。 为了弥补斯诺的遗憾,他的妻子海伦就于1937年4月下旬离开北平,历尽艰险来到延安,采访了半年时间。当时,斯诺夫妇都在北平燕京大学任教。 海伦还专程为毛主席带来了珍贵礼物,就是斯诺在保安为毛主席拍摄的那张戴八角帽的军装照,是在北平照相铺子冲洗出来的。 海伦.斯诺是第一个采访康克清的外国女人,她们互相被对方吸引。 康克清给海伦讲述了她自己小时候的事情。她生于1912年,生下才一个月就因为家里穷且是女孩被父母送人。养父母也是农民,她从小就拾柴,放牲畜、割草喂猪。 她的养父也是位共产党员,但思想很封建,养父让15岁的康克清嫁给一个素不相识的店员,她不同意,养父把她锁在一间小房子里。 在结婚前夕,村里的革命者接到红军的一封信,说他们就要开到村里来。就是这次机会,康克清从小屋子逃出来,加入到红军的队伍。 海伦写道:我一见康克清就有好感。她的性格惹人喜爱,圆圆的脸盘,容貌端正秀丽,长着一双浅褐色的杏仁眼和一排整齐洁白的牙齿,难怪朱德当年会爱上这个年方17岁的勇敢的游击队队长。 她们见面时握手问好,康克清的手又粗又大,海伦还是第一次见到长着这样一双手的中国妇女。 康克清的身材高于一般人,体格健壮而匀称,举止沉着庄重,在海伦眼里,她是健美的化身。 她们的谈话更有意思。海伦请她谈谈妇女问题的看法,她却说:“我对妇女问题不大关心,我和男人一起工作的时候多。” 康克清是女红军中指挥过战斗的优秀将领。她对军事感兴趣,尤其是和朱德结婚后,朱老总对她的影响很大。他谈起军事、战斗时,康克清总在一旁静静地听他讲。 在她们谈话时,康克清有问必答。她仅问过海伦一个问题:“你是什么阶级出身?” 海伦说:“我是个到处漂泊的无国籍的自由职业者。” 康克清很赞赏她的这种身份,接着说:“和我谈过话的外国妇女,只有你一个。” 海伦想听听康克清对自己的看法,“你认为我怎么样?” 康克清说:“看上去你身体这么单薄,一个人到这里来,真够勇敢的。想必美国的女孩子行动都很自由,都受过良好的教育,能独立生活。她们都是那么生气勃勃的吗?” 海伦确实很勇敢,她到延安一路上困难重重,要知道,那是西安事变爆发不久。1936年9月,丈夫还在保安时,她试图想来,但失败了。 西安事变期间,西北封锁。西安城门一重开,她立刻又试了一次,费了很大周折,才辗转来到延安。 康克清的慷慨和豁达让海伦很感动。告辞时,康克清伸手从口袋里掏出一张藏族人的照片送给海伦。 她不好意思地说:“你看,我除了替换的衣服,什么也没有,连朱德给我的信都没有保存。这张土著民族的照片是长征经过草地时拍的,送给你吧。我们几乎没有什么长征的照片,这张照片很珍贵,我想你会喜欢的。” 海伦双手接过照片,眼睛湿润了。 海伦刚来中国时,在上海待了几年,她亲眼目睹了上海夜总会里,女的涂脂抹粉,穿着高跟鞋那批人。 她的朋友总指着夜总会里的这批人说:“在日本人占领下,他们还这样寻欢作乐,中国人还能有什么指望?” 从延安归来后,海伦像变了一个人,朋友再这样说话,她暗自高兴地说:“你知道吗,还有另外一种中国人!” 她想起了英姿飒爽的康克清!
1955年授勋前夕,叶剑英元帅检查授勋人员名单时,突然面色一沉,指着上面两个人的
【1评论】【1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