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1年10月,苏联发生了一场震惊世界的事件,斯大林的坟墓被挖开,他身上的元帅服被扒去,换上普通衣物,匆匆掩埋在某个角落。这位曾经备受苏联人爱戴的领袖,在他逝世后的短短八九年间,形势急转直下,怨声载道。问题究竟出在苏联人还是斯大林身上?这是一个复杂而令人深思的议题。 1953年3月斯大林去世那会儿,整个苏联都哭成了一片海。人们真心实意地相信,天塌了。这位“钢铁慈父”带领他们打赢了二战,把一个农业国变成了能跟美国掰手腕的超级大国。他的遗体被精心处理,穿上最荣耀的大元帅服,放进水晶棺,安放在红场的列宁墓里,与革命导师列宁并肩,享受着万世景仰。 这待遇,够顶配了吧?可谁能想到,仅仅八年后,这一切就被他的继任者赫鲁晓夫,亲手给掀了个底朝天。 1961年10月31号的深夜,莫斯科红场突然戒严。没有公告,没有仪式,一队士兵悄悄撬开列宁墓沉重的石板。他们把斯大林的水晶棺抬了出来,然后干了一件让所有人都匪夷所思的事:他们剪掉了斯大林元帅服上所有的金纽扣,换成了廉价的黄铜扣子。 这操作,简直是“诛心”。金纽扣代表的是斯大林生前至高无上的荣耀和权力,换成黄铜扣,意思就是:你所有的功绩,一笔勾销,不值钱了。随后,遗体被装进一个普通的木头棺材,匆匆运到克里姆林宫的墙根下,挖个坑埋了。墓碑小得可怜,上面只刻着简单的生卒年份,连个“同志”的称呼都没有。 整件事办得鬼鬼祟祟,像做贼一样。为什么?因为赫鲁晓夫心里也发虚。他怕啊,怕激起民变。毕竟,斯大林的威望在民间扎根太深了。 那问题就来了,赫鲁晓夫为什么非要跟一个死人过不去,甚至要用这种近乎侮辱的方式? 很多人说,这是个人恩怨。这事儿得从赫鲁晓夫自己说起。他是个矿工出身,一路摸爬滚打,全靠斯大林的提拔才坐上高位。但他心里对斯大林,是又敬又怕,还夹杂着一丝怨恨。据说,在二战期间,赫鲁晓夫的儿子列昂尼德,一个飞行员,飞机失事被德军俘虏,后来传闻被斯大林下令枪决了。赫鲁晓夫想救,却无能为力。杀子之仇,这梁子算是结下了。 斯大林在世时,对赫鲁晓夫也谈不上多好。开会时,当众让他跳乌克兰的哥萨克舞取乐,这种羞辱,换谁都得记一辈子。所以,斯大林一死,赫鲁晓夫熬了几年,斗倒了贝利亚、马林科夫这些对手,自己当上一把手后,复仇就开始了。 1956年,在苏共二十大上,赫鲁晓夫干了件惊天动地的大事。他关起门来,给党内高层作了一份长达四个半小时的“秘密报告”,叫《关于个人崇拜及其后果》。这份报告,把斯大林的老底都给揭了,说他搞个人崇拜、滥杀无辜、在战争中指挥失误,简直把斯大林从神坛上拽下来,摔进了泥里。 这报告像一颗原子弹,不仅在苏联内部炸开了锅,还震动了整个社会主义阵营。很多东欧国家都懵了:我们一直学习的老大哥,怎么突然就成了暴君?波兰、匈牙利甚至因此爆发了骚乱。 赫鲁晓夫是铁了心要“去斯大林化”。全国各地成千上万的斯大林雕像被推倒,斯大林格勒这座英雄城市,被改名为伏尔加格勒。书店里关于他的书全部下架,他的名字成了某种禁忌。 做完这一切,赫鲁晓夫觉得还不够。他认为,只要斯大林的遗体还在列宁墓里,个人崇拜就有死灰复燃的可能。于是,就出现了1961年深夜挖坟的那一幕。 那么,这一切,到底是斯大林的问题,还是苏联人的问题? 这里面,其实藏着一个很残酷的逻辑。制造神的人,和毁灭神的人,往往是同一批人。 当赫鲁晓夫开始批判斯大林时,那些曾经把斯大林吹上天的官员,立马调转枪口,骂得比谁都狠。为什么?因为他们要和过去的“错误”划清界限,保住自己的位子。而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他们长期以来习惯了服从权威。过去的权威是斯大林,现在新的权威赫鲁晓夫说斯大林错了,那他们就跟着相信斯大林错了。 这背后,是一种深入骨髓的恐惧和生存本能。在那个体制下,独立思考是危险的。人们不是在爱戴或憎恨某个人,而是在适应一种权力结构。谁在权力的顶端,他们就拥护谁。 所以,很难简单地把板子打在某一方身上。斯大林的铁腕统治,塑造了那样一个社会和那样一群人。而这个社会和这群人,又反过来巩固了他的统治,直到他死去。这是一个互为因果的闭环。 赫鲁晓夫挖开斯大林的坟墓,看似是对个人独裁的清算,但他的手段,又何尝不是另一种形式的独断专行?他没有通过更公开、更理性的方式去评价一个历史人物,而是选择了这种带有强烈个人报复色彩的、粗暴的方式。他反对斯大林的个人崇拜,却又把自己塑造成了新的权威。 这事儿的结局也挺讽刺。赫鲁晓夫自己,没过几年也被他的同僚用同样的方式赶下了台,悄无声息地退休,死后被埋在新圣女公墓,连葬在克里姆林宫墙下的资格都没有。历史,就像一个轮回。
1961年10月,苏联发生了一场震惊世界的事件,斯大林的坟墓被挖开,他身上的元帅
司马槑谈过去
2025-09-21 16:29:11
0
阅读: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