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8日,波兰宣布与乌克兰组建一个无人机的联合小组,乌克兰给波兰分享打击俄罗斯无人机的经验,并且提供无人机追踪系统,如果有无人机闯入波兰领空,波兰可以很快的侦查到。9月18日,波兰宣布与乌克兰组建。 俄罗斯无人机入侵波兰领空这事儿,得从一周前说起。那是9月9日晚间,波兰东部雷达站突然捕捉到异常信号,二十多架无人机会从乌克兰方向飘过来,直接钻进波兰境内。那些家伙低空飞行,高度不到两百米,避开了常规雷达网。波兰空军赶紧出动F-16战机,飞行员在漆黑夜里锁定目标,发射导弹把几架给干了下来。爆炸碎片散落到Wyryki村附近,砸坏了农舍屋顶,当地居民吓得半夜爬起来查看。官方报告显示,总共21架入侵,持续了差不多一个小时。 这不是小打小闹,波兰成了北约成员中第一个在乌克兰战争期间直接开火的国家。俄罗斯那边否认是故意的,说是导航故障,但波兰情报部门不买账,认为这是蓄意挑衅。想想看,波兰夹在俄乌之间,本来就紧张,这下子边境巡逻队加班加点,士兵们天天盯着屏幕,生怕下一个目标是自家城市。国际媒体炸锅了,美国国务院发声支持波兰,欧盟也表态要加强防空援助。说白了,这入侵暴露了波兰现有系统的短板,追踪速度跟不上无人机群的机动性。波兰国防部内部评估,单靠本土设备,响应时间至少拖到五分钟以上,够那些无人机扔炸弹了。结果,这事儿直接推着波兰高层去求援,转头找上乌克兰,后者打俄罗斯两年多了,无人机战经验丰富得像老江湖。 波兰选择乌克兰当伙伴,不是随便拍脑袋决定的。乌克兰从2022年起,就天天跟俄罗斯无人机过招,击落过上万架,积累了海量实战数据。波兰国防部长Kosiniak-Kamysz这次飞基辅,就是冲着这些经验去的。协议一签,乌克兰承诺分享拦截战术,包括怎么用电子干扰让无人机失控,怎么快速部署地面传感器网。波兰提供场地和后勤,双方工程师互访,搞联合测试。 想想那些乌克兰专家,之前在顿巴斯前线用便携式干扰器干掉Shahed-136,现在轮到教波兰人怎么操作。合作焦点在追踪系统上,乌克兰的设备能整合多频段雷达,覆盖微波和红外信号,入侵无人机一出现,三十秒内就能定位高度和速度。波兰空军抱怨自家系统老化,容易被低空目标骗过,这次接入乌克兰技术后,华沙指挥中心能实时监控边境三百公里范围。协议还提到情报共享,每周交换入侵报告,包含风向修正和路径预测数据。这不光是技术活儿,还牵扯北约框架,波兰想借此拉欧盟多投钱建防空网。俄罗斯那边保持低调,没公开回应,但克里姆林宫发言人 routine 地说这是“防御性措施”。说实话,波兰这步棋走得急,但也现实,入侵后民意调查显示,八成波兰人支持加强边境防御,不想让自家后院成战场。 这个联合小组叫“无人系统作战组”,成员来自两国国防部和空军,首批二十人左右。乌克兰派工程师去波兰卢布林基地培训,教怎么组装移动雷达站,那些玩意儿装在卡车上,能快速开到边境哨所。波兰回敬情报分析软件,帮助乌克兰优化夜间侦测。协议规定,第一阶段是经验交换,乌克兰讲怎么用激光指示器引导导弹,命中率能到八成以上。波兰分享F-35整合经验,教乌克兰怎么跟北约系统对接。追踪系统是重头戏,乌克兰提供十二套设备,每套分辨率零点五米,更新频率每秒十次。接入后,波兰士兵按键就能看到三维路径图,无人机从五百米俯冲时,最佳拦截窗口就出来了。双方还计划搞实地演练,下个月在波兰马佐维茨基基地,靶机模拟入侵,测试干扰器散热模块,避免过热失效。资金方面,波兰出大头,欧盟拨款支持,乌克兰负责技术转移。小组运作用加密链路,每日报告入侵频率,去年乌克兰数据 show 俄罗斯无人机夜袭占比七成,波兰据此调整巡逻班次。这机制接地气,不搞大场面,就从小队协作起步,逐步扩展到联合生产干扰器。北约秘书长也点赞,说这有助于东翼防御一体化。俄罗斯媒体酸溜溜地说是“挑衅升级”,但事实是,合作让两国空军响应时间从五分钟缩到一分钟,实战价值显而易见。
乌克兰这个国家还有未来吗?
【4评论】【2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