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1年,埃及总统萨达特正在阅兵,突然4名士兵脱离方阵跑向检阅台,萨达特以为是来献花的,急忙站起来,4人当即向他开枪,萨达特倒下时脱口说出:“不可能!”一旁的侍卫见势不妙,飞身扑到萨达特身上,为他挡子弹。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1981年10月6日,开罗近郊的胜利广场上,震耳的枪声撕裂了阅兵式的喧嚣,当子弹穿透身体时,埃及总统萨达特脱口而出他最后的遗言:“不可能!” 这声惊呼不仅是强人对死亡的错愕,更是他矛盾一生的最终注脚:既是阿拉伯世界的战争英雄,也是他们眼中的头号叛徒,他的人生被撕裂在战争与和平的两极。 萨达特最擅打破僵局:1973年指挥军队攻破以色列"巴列夫防线",让阿拉伯世界为"埃及雄狮"沸腾,亲手粉碎以色列不败神话。 但破局勇气将他推向另一极端:四年后访问以色列特拉维夫,站在敌国议会演讲。 阿拉伯世界瞬间炸裂——巴勒斯坦老人当众撕袍示决裂;贫民窟涂鸦骂他"戴犹太勋章的叛徒";沙特亲王电报恶毒诅咒:"葬在犹太走狗旁正合适"。 因签署《戴维营协议》获诺贝尔和平奖,他被昔日追随者视为民族与信仰公敌。 策划刺杀的"伊斯兰圣战组织"正出于这种刻骨仇恨——荣耀与诅咒,竟源自同一种特质。 阅兵场成了为他量身定做的宿命舞台,阅兵前夜,有人劝他穿防弹背心,他拒绝道:"像裹尸布",并补充:"埃及人真要杀我,铁甲也挡不住。" 他不知刺客剧本早已写好,主犯伊斯兰布里中尉借镇压行动藏下阅兵路线图,与同伙混入方队,甚至在武器上做标记。 当炮车突停检阅台前,萨达特还以为是士兵献花致敬,亲切称他们"我的孩子们",随即一颗手榴弹从头盔飞出,却戏剧性只炸飞仪仗队铜钹。 就在这荒诞瞬间,车顶机枪与AK-47开始疯狂扫射,退役神射手三发子弹精准命中,萨达特的身体倒下,他"铁甲挡不住"的预言以最残酷方式应验。 萨达特死后,世界对他的评价彻底分裂了,他的葬礼上,来了80多个国家的元首,三位美国前总统亲自为他扶灵,然而,阿拉伯联盟的22个成员国,一个都没来。 这种分裂,被永远刻在了他的安息之地,他的墓碑上写着“为原则而死”,而马路对面,就是无名战士纪念碑,上面刻着“为祖国而战”,原则与祖国,哪个更重要?他把这个难题留给了所有人。 他的形象,在后世被反复挪用,2011年埃及革命,有人高举他的画像,称他才是“真正的英雄”,而在加沙,哈马斯则用他遇刺的日子,来教育童子军:“叛徒的血是凉的。” 历史充满了讽刺,当年骂他最凶的埃及农民,后来嚼着和平带来的甘蔗,竟有些后悔,四十年后,当沙特与以色列坐上谈判桌,他们参考的正是《戴维营协议》,一位沙特代表感慨:“当年我们都朝他扔石头,但其实是他铺好了路。” 萨达特之死,不是一次简单的暗杀,他用自己的生命撞开了中东和平那扇沉重的大门,却也让自己永远被钉在了英雄与叛徒的十字架上,那声“不可能”,至今还在历史的风中回响,诉说着和平之路的孤独与代价。 主要信源:(1981年10月6日 埃及总统萨达特遇刺身亡——中国网)
美国不靠谱,那就靠向中国!中东57国齐聚开会,沙特王储一锤定音。2025年9月1
【1评论】【3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