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检测预制菜,污染物超标达13倍 25年9月成都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在四川地区市售预制菜中检测到邻苯二甲酸酯类塑化剂(PAEs),覆盖210份样本,涉及红油类畜禽肉制品、豆制品等品类。检测结果:DBP(邻苯二甲酸二丁酯):最高浓度达3.8 mg/kg,超限值约13倍(国家限量0.3 mg/kg)。 先搞清楚这个DBP到底是什么东西。这玩意儿不是食品添加剂,是典型的塑化剂,长期吃进肚子里,会干扰人体内分泌,尤其对孩子的生长发育和成年人的生殖系统影响极大。国家定0.3mg/kg的限量,就是为了把风险压到最低,可现在直接飙到13倍,这哪是吃预制菜,简直是吞“隐形炸弹”。 再看检测范围,210份样本、红油畜禽肉、豆制品,全是老百姓常买的品类。早上赶时间,拆袋加热就能吃的红油鸡丝;晚上懒得做饭,微波几分钟就上桌的麻辣豆干,谁能想到这些方便背后藏着这么大的隐患? 有人可能会问,塑化剂怎么会跑到预制菜里?多半是生产环节出了问题。比如装食材的塑料袋不合格,高温下塑化剂溶进红油里;或者加工设备的塑料部件老化,污染物渗进食物。不管是哪种情况,都是企业对食品安全的漠视,把消费者的健康当儿戏。 更让人揪心的是,这还只是四川一地的检测结果。全国那么多预制菜生产企业,那么多在售品类,会不会还有类似问题没被发现?消费者根本没办法靠自己辨别,只能被动选择,这种“不知情”的消费,想想都让人后背发凉。 这些年预制菜火得不行,方便、快捷的特点戳中了很多人的需求。可行业发展不能只拼速度,不管安全。企业要是连最基本的污染物控制都做不好,再方便的产品也没人敢吃,最终只会砸了自己的招牌,毁了整个行业。 监管部门这次的检测很及时,曝光问题是第一步,更重要的是后续的整改。那些不合格的产品得立刻下架,涉事企业得严肃查处,还要顺着产业链查清楚污染源头,从根上堵住漏洞,不能让问题产品换个包装又流回市场。 咱们消费者也得多留个心眼。买预制菜尽量选正规品牌、正规渠道,留意包装是否完好,避开那些价格异常低廉的产品。毕竟健康是自己的,再忙也别在食品安全上“偷懒”。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四川检测预制菜,污染物超标达13倍 25年9月成都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在四川地区
开心唠唠嗑
2025-09-19 11:27:35
0
阅读:49
高洁三郎
新鲜的不吃,吃过期的?预制菜就是垃圾回收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