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帝城托孤,那句君可自取,大概是三国历史上最惊心动魄的一句遗言了。很多人都想不通,刘备戎马一生,难道在生死关头,竟会如此天真,不怕诸葛亮真的取而代之吗?
与其说是试探,不如说这是刘备这位创业老板,在生命尽头做出的最清醒、也是最高明的安排。
你想想他留下的,是怎样一个烂摊子?夷陵惨败,国力耗尽,而自己的儿子刘禅,稚嫩得根本压不住阵脚。整个蜀汉的未来,都压在了诸葛亮一个人的肩上。对诸葛亮而言,扶保幼主,苦心经营,是一条看不到头的艰难险路;而无论是投降北上,还是自立为王,都是更轻松、更符合理性的选择。
刘备看透了这一点。所以,他那句话根本不是客套,而是一份沉甸甸的授权书,也是一道坚实的护身符。
它公开堵死了所有诸葛亮想谋反的流言蜚语,让他不必腹背受敌;它给了诸葛亮放手一搏的绝对权力,让他能集中精力收拾危局,而不被内部掣肘。这既是把整个国家的担子交出去,也是把最大的信任亮在了明面上。
刘备赌的,不是人性中没有贪婪,而是赌诸葛亮品格中的光辉。他看准了,在诸葛亮的心中,匡扶汉室的理想,远比取而代之的诱惑更重。
后来的故事我们都知道了。诸葛亮用尽一生,去走那条最难的路,真正做到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或许才是君臣知己的最高境界,也是武侯祠堂柏森森的千古缘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