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图案宝相花纹样纹饰

翱翔看文化 2025-09-16 15:58:43
我的随手画 宝相花又称宝仙花、宝莲花,汉族传统吉祥纹样之一,是吉祥三宝(吉祥三宝:宝相花、摇钱树、聚宝盆;)之一,盛行于隋唐时期。 宝相花——与佛教有渊源的“花” 宝相花花纹是中国传统装饰纹样的一种,是从自然形象中概括了花瓣、花苞、叶片的变形,经过艺术加工组合而成的图案纹样。 所谓宝相是佛教徒对佛像的尊称,宝相花则是圣洁、端庄、美观的理想花形。此纹饰是魏晋南北朝以来伴随佛教盛行的流行图案,它集中了莲花、牡丹、菊花的特征,经过艺术处理而组合的图案。 中国纹饰的主题,主要是以动物和几何图形的纹饰为主。从魏晋南北朝开始,在佛教装饰艺术的影响下,植物花卉题材的纹饰渗透到了包括陶瓷装饰、建筑装饰和金属器皿装饰等几乎所有的艺术领域。 这种处理变形的手法,是和魏、晋、南北朝以来以金银珠宝镶嵌的细金工艺的启发分不开的。中国在战国的铜器装饰上,就有图案化了的朵花纹样出现,河南汲县山彪镇一号战国墓出土的铜尊莲花柄,及同墓出土的铜鼎盖上的六瓣形朵花,就是明显的例子。 魏、晋、隋、唐的金银器,常以丰盛的朵花花头为标本,在花瓣轮廓线上及花心中心和花心轮廓线位置,用珠宝镶嵌成富丽华贵的宝花首饰品。唐代的宝花花纹,在设色方法上更吸收了佛教艺术的退晕方法,以浅套深逐层变化,造型则用多面对称放射状的格式,把盛开、半开、含苞欲放的花和蓓蕾、花叶等组合,形成比自然形象的花更美、更富丽的理想之花———也就是通常所称的“宝相花”。 佛教将莲花视为圣洁、吉祥的象征,自南北朝开始,莲花纹饰便被大量运用在了石窟装饰艺术中。 北朝时期的莲花图案以写实造型为主,多选取正面俯视的角度来表现,中心为圆盘状的莲蓬,莲瓣向四周均匀的呈多层放射状排列。这种图案发展演化到隋唐时期,造型更加饱满。从花形看,除了莲花,还有牡丹花的特征,花瓣多层次的排列,使图案具有雍容华丽的美感。这种图案又被称为宝相花。 唐代宝相花是非常流行的装饰题材,被广泛地使用于各种丝织品、工艺品及建筑装饰。 隋唐以后宝相花广泛流行于织锦、铜镜以及瓷器的装饰上,含有吉祥、美满的寓意。是一种独具我们民族特色的图案纹样。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