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学森的儿女都是学霸,当有人问及钱学森的教育方式想要借鉴,他的儿子钱永刚说:“我父母从不教育我。”[无辜笑] 钱学森是世界知名科学家,妻子蒋英是著名声乐教育家,按常理说这样的知识分子家庭应该对孩子学习要求极严,然而实际情况恰恰相反,父母几乎从不直接干预孩子的学习选择,更不会因为成绩问题责备孩子。 钱永刚回忆小时候成绩单上多数是4分(5分制),父母从未因此批评过他,钱学森夫妇认为考满分过于劳累,不必刻意强求,有一次钱永刚听从老师建议努力拿到满分,兴奋地拿给父亲看,钱学森只是淡然一笑,既不特别表扬也不过度关注。 这种“不教育”的核心在于身教胜过言教,有个夏日午后天气闷热,钱永刚路过父亲书房,看到钱学森正满头大汗地专注读书,神情极其认真,这个场景深深印在了钱永刚心中,他默默回到自己房间继续学习。 蒋英曾向儿子解释,从父母口中听到该怎么做是学习,从父母身上看到该怎么做同样是学习,这种潜移默化的影响远比直接说教更有效果,钱永刚后来养成静心读书、踏实钻研的习惯,正是受到这种无声教育的影响。 钱学森曾告诉儿子,自己并非天才从未跳级,只是一步步扎实学习到博士毕业,长期的知识积累才激活了后来的创造力,这种踏实求学的态度成为钱永刚人生的重要指导原则。 在重大人生选择上,钱学森同样给予儿子充分自由,众所周知钱学森回国后立誓不再赴美,但当钱永刚从国防科技大学毕业决定赴美留学时钱学森没有阻拦,钱学森的态度是从不阻止孩子的求学之路。 钱永刚最终进入父亲曾就读的加州理工学院攻读计算机科学,获得硕士学位后回国工作,这个选择完全出于自己的判断和意愿,父母只是默默支持。 钱家这种“不教育”的教育方式,实际上培养出了真正独立自主、内驱力强的人才,它不依赖训斥责骂,不通过设定目标施加压力,而是用行为示范和充分信任,引导孩子走向积极方向。 这种教育理念体现了深层的家庭文化:尊重孩子的成长节奏,相信他们的判断能力,用自己的人格魅力成为孩子眼中的榜样,父母不是孩子的管控者,而是陪伴者和示范者。 钱永刚的成长经历说明,真正的教育不在于父母说了什么,而在于父母做了什么,孩子是天生的观察者和模仿者,他们会从父母的一言一行中汲取成长的营养。 网友们感慨万分: “现在很多家长自己玩手机,却逼孩子读书,钱老家这种‘身教’太有说服力了。” “看到钱老满头大汗看书那段真的被触动到了,教育从来不是说出来的,是做出来的。” “不焦虑的父母才能养出有内驱力的孩子,现在家长太纠结分数了,反而忘了教育的本质。” “尊重孩子的选择太重要了!钱老自己不去美国,但支持儿子留学,这种格局绝了。” 您认为在当今社会,普通家庭最容易借鉴钱老家教育方式的哪一点? 官方信源:人民网
钱学森的儿女都是学霸,当有人问及钱学森的教育方式想要借鉴,他的儿子钱永刚说:“我
轩叔观察
2025-09-12 17:20:39
0
阅读: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