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为什么灭亡?因为苏联从建国时就是把全国的财富视为一个政党的财富,并且政党政府享有各种特权,随意支配国家财富,各种特权就是对普通人民的掠夺。 苏联建国时喊得最响的口号是“工人阶级当家作主”,但这句话更像是窗户上的装饰纸。 1923年列宁刚退居幕后,苏共就悄悄通过了两个关键文件,《关于任命制》和《关于登记分配工作》,从此一个庞大的“名录制度”正式登场。 别看名字听起来像是人事管理规范,实则是权力垄断的开端,数万个关键岗位全靠上级党委直接任命,最高级的三千多岗位必须由斯大林本人亲自点头,这不是选贤任能,而是唯忠是举,谁听话谁上位,谁拍马谁升官。 制度一旦确立,特权就开始发芽。斯大林时期的“干部特权证”让权贵们过上了与民众完全不同的人生:别墅、特供商店、疗养院、免费医疗,甚至连孩子上学都一路绿灯。 莫斯科有家专门为四万名高级干部服务的商店,里面的进口牛排和法国香水,是普通工人连梦里都看不到的奢侈品。 而这一切,不过才是开胃菜,到了勃列日涅夫年代,特权阶层开始全面膨胀。全国有25到50万人直接吃体制饭,算上家属大概三百万人,相当于每20个苏联人里就有一个人靠这个体系吃香喝辣,这些人不是靠技术,也不是靠努力,而是靠关系和忠诚。 他们的生活,一半在办公室,一半在“钱袋制度”里。每月一个密封信封,里面是现金,不纳税、不记账,收入高得离谱。 一个普通工人一个月挣110卢布,买双冬鞋都要存几个月,而特权干部一顿饭的补贴就能让一个家庭吃一个月,更讽刺的是,这些人还天天在报纸上高喊“社会主义平等”。 表面上看,苏联经济是个庞然大物,但实际上早就被特权腐蚀得千疮百孔,勃列日涅夫的内务部长谢洛科夫,仅仅是“购花”一项,一年就能报销两万卢布,而他女婿丘尔巴诺夫十年内从普通人爬到内务部副部长,靠的也不是政绩,而是裙带和贪腐。 企业比起搞生产,更擅长“骗补贴”,为了完成计划指标,他们生产劣质产品,什么会爆炸的电视、会漏水的冰箱,反正只要报上去数字好看,奖金就到手,整个国家像是一台坏了的发动机,靠数据粉饰太平,靠补贴维持假象。 普通人的生活却越来越难,80年代,买一双像样的冬鞋差不多要花光一个月工资。超市里排队成了常态,排了一小时结果告诉你肉没了,与此同时,特供食堂里热菜不断,酒水齐全,干部们吃得眉开眼笑。 这样的差距不是偶尔,而是制度性的,权力越大,资源越多,百姓越苦,改革也越难,到了戈尔巴乔夫上台,虽然喊着“公开性”和“民主化”,但改革只动了表,不动根,特权阶层反而趁着政策模糊的空档,把国家最后一口油都榨干了。 1987年出台的《国有企业法》本意是让企业自主经营,结果变成了计划和市场双轨混乱。官员们趁机倒卖物资、转移资产,把原本属于全民的国有企业变成自己的“私人银行”。 到了1991年,74%的政界大佬和61%的经济精英,基本都是苏共旧人。他们不再想着改革国家,而是忙着如何合法“洗劫”国家。 1991年8月的“八一九政变”,是苏共最后的挣扎。副总统亚纳耶夫和一帮老干部试图挽回局面,结果三天就崩盘。 没人响应,军队也不愿动手,甚至连莫斯科市民都懒得出门抗议,那个曾经让整个西方世界瑟瑟发抖的政党,此刻却连一声像样的呐喊都发不出来。 12月8日俄罗斯、乌克兰和白俄罗斯三国领导人签署《别洛韦日协议》,宣布成立独联体,苏联正式走进历史。 这个过程没有流血,也没有哭声,只有一座座城市的沉默和1700万平方公里土地上的漠然,这不是人民不知道国家要完了,而是他们早已不在乎。 因为对他们来说,这个国家已经不是他们的了,从粮食到住房、从教育到医疗,一切都被特权阶层牢牢掌控,人民不是国家的主人,而是国家的“资源”,用来维持政党的合法性,用来填补体制的黑洞。 当政党变成利益集团,当国家只为小部分人服务时,人民唯一能做的,就是用脚投票。不是上街革命,而是集体沉默,没有反抗,不是顺从,而是彻底失望。 苏联的倒塌,没有外敌入侵,也没有内战爆发,它是被自己从骨子里掏空的。真正毁掉它的,不是资本主义的渗透,也不是冷战的压力,而是它自己制造的特权怪兽。 历史不会说谎,只是看我们是否愿意听懂。苏联的红旗落下,不是因为敌人太强,而是因为它早已失去了人民的心。真正让一个国家强盛的,从来不是军队的数量,也不是口号的响亮,而是它是否真正把人民放在心上。 官方信源: 俄罗斯国家社会政治史档案馆
苏联为什么灭亡?因为苏联从建国时就是把全国的财富视为一个政党的财富,并且政党政府
重楼读世界
2025-09-11 16:41:02
0
阅读:27